海外看世界》美中在菲律賓海域對抗中的剋制(伍國)

圍繞菲方對仁愛礁鏽跡斑斑的坐灘廢艦的「補給」的爭端在2023年8月初即已爆發,中方迄今只是使用水炮來阻止菲方舉動,是較爲剋制的。(央視新聞)

近期,南海局勢出現緊張加劇的態勢。中國海警船用水炮警告對「坐灘」的菲律賓廢棄軍艦上人員一行進行「補給」,並運送物資加固仁愛礁的菲方船隻。這一過程被美國海軍P-8A反潛巡邏機全程監控。圍繞菲方對仁愛礁鏽跡斑斑的坐灘廢艦的「補給」的爭端在2023年8月初即已爆發,中方到今年3月24日的衝突爲止,只是使用水炮來阻止菲方以生活補給爲由運送建築物資的舉動,是較爲剋制的。

西方媒體和大衆通常不太瞭解中國的軍隊與武警系統的關係和區別。事實上,中國派出執行驅逐和阻止任務的是隸屬於武警的中國海警局(China Coast Guard)小噸位船隻,船身懸掛武警警徽。中國海警局具有國家武裝力量和執法機關的雙重屬性,但日常主要職責是維護海上治安,偵破販毒和各類走私案件,執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監督檢查,打擊非法漁業捕撈等。海警在中國管轄海域維權執法,和菲律賓用廢棄軍艦坐灘,派出海軍部隊人員(英文媒體所稱的Navy personnel)執行任務,以及美國派出海軍巡邏機監控,性質並不一樣,可以說中國的處理理性,剋制,慎重。

英文媒體認爲,在中菲衝突中,美國向菲律賓提供了相當的「道義支援」。筆者認爲,這些「道義支援」包括美國通過美菲會晤、談話、報告等形式指責中國的主權主張是「過度」的和「咄咄逼人」的,但事實上又拿不出判定「過度」和「不過度」的標準,同時美國對菲律賓的聲援和打氣容易使菲律賓誤判美方支援力度,從而更加鋌而走險。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諾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聲稱,菲方只要死了一名軍事人員或水手,就可以援引1951年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但按照該條約,啓動美菲共同防禦的前提是第三方對締約一方的艦隻、部隊、航空器實行「武裝攻擊」(an armed attack)。由此看來,美國對自己可能捲入設定了新的前提,提高了門檻,減少了美國的風險,等於是要菲律賓拿人命來換支援。同時,中國對爭端的處理也是十分明智的,因爲半軍事半民事的海警力量以非致命的方式警告驅離菲方人員,並不屬於「武裝攻擊」。

(作者爲美國阿勒格尼學院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