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喘不過氣、清喉嚨 當心是妥瑞症發作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書田診所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11歲的小明剛打完第2劑新冠肺炎疫苗,1個禮拜後,開始覺得呼吸不順,常需深呼吸,也經常會覺得喉嚨有分泌物,需做清喉嚨動作。媽媽擔心帶他至診所就醫,希望釐清症狀的可能原因。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妥瑞症在臨牀上的定義是18歲前出現多種不自主動作,合併1種或以上的不自主聲音,且持續1年以上;然而有許多抽搐異常可能因爲疾病或心理壓力等因素而引起,持續不到1年或只有單純不自主動作、聲音,無法確診爲妥瑞症。

目前的研究顯示,妥瑞症相關的不自主抽搐異常症狀,可能與基因遺傳有相當密切關係,5成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家族的1親等成員出現此症狀的比例是一般族羣的10倍以上。潘俊伸表示,妥瑞症常在5、6歲時開始出現症狀,10~14歲時症狀較嚴重,約3分之2的患者到青春期後會逐漸改善,甚至完全消失。有些不自主動作及聲音持續不到1年,可以稱爲暫時性的抽搐,而單純只有動作或聲音的不自主行爲則歸類爲慢性聲音或動作抽搐疾患。

潘俊伸表示,焦慮或刻意抑制發作往往會加重症狀的出現頻率,通常不需特別的藥物治療,部分會採用行爲治療,進行對抗反應訓練,讓小朋友先查覺自己症狀發作前的徵兆,採取應對的動作讓症狀較不明顯、較不會引起他人注意。

另外家人以及學校老師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潘俊伸表示,師長必須對有妥瑞症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適時幫助與支持,同儕的理解與同理心更可以減少霸凌現象的發生。許多時候妥瑞症患者會伴隨着其他共病,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強迫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治療往往也可以改善妥瑞症的症狀。

妥瑞症兒童養成生活作息正常、飲食營養均衡及運動習慣是很重要的,飲食上儘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及含有咖啡因的食物、飲料,也有研究指出大量的運動對於減輕症狀也是有幫助的。潘俊伸提醒,妥瑞症的症狀沒有固定,往往和情緒起伏、壓力、環境等有關,當發現孩子持續有不自主的動作或是發聲時,應及早就醫鑑別診斷,並遵照醫囑追蹤觀察治療,改善這些症狀帶來的生活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