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版《送行者》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嗎?「紙花」裝飾最後一程有寓意

圖文/鏡週刊

經營葬儀社男主角家裡有個半身不遂的兒子脾氣暴躁到沒有看護願意照顧;而面對禮儀公司的強勢崛起,加盟也成了他不得不的選擇。某日隔壁搬來一對年輕母女,找不到工作母親毛遂自薦成爲新看護,她的活潑另類,激勵兒子有了生氣。但其實每個人背後可能都藏有痛苦的過去。

韓國電影紙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或臺灣的《父後七日》。「紙花」無論用在裝飾靈車棺木,都是送死者最後一程心意;借男主角之口,還帶出不論貧富,死亡之前都是一樣的意義。當然這只是他的想法,畢竟禮儀公司的服務還是按價分類,貧富有差的。

也因此,當他爲小女孩餵養的流浪貓辦正式喪禮,或是不管上頭反對替樂善好施的麪店老闆佈置靈堂,這些無關利益的溫暖,既爲行業的尊嚴做了平反,也對制式化的現代經營提出不滿。

《送行者》和《父後》成功藉由通俗劇或黑色喜劇包裝,讓傳統禮儀與現代人事碰撞出普世情感;《紙花》想用黑暗時代的軍事暴力父親)、父權家暴的逃脫反擊(看護)、以及意外之後的自暴自棄(兒子)等等過往,加強角色厚度

但這些都還在揉合發酵時,再加進麪店老闆的後事,甚至女主角被強制帶走等議題,想營造更強大的戲劇衝突,卻對官僚企業、父權體系的打壓能力草草帶過,讓最後刻意療愈的樂觀,變得有點自我安慰。

主演安聖基演技內斂卻富有層次。看似不苟言笑,卻有種飽經風霜、故作堅強的姿態;又從工作細節裡顯示對死亡的尊重,以及帶着贖罪的專注。舉手投足,便豐富了整部電影。

更多鏡週刊報導影評】《孤味》 我家的這本經最難念【影評】《感官世界》 笑割陽具女子【影評】《異端鳥》 在奇觀裡反思生存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