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低成本帶孩子見世面的80種方式

讓孩子“見世面”,不一定要花多少錢,也不一定要去多少地方,而是讓孩子去見識未曾涉足的世界。

作者 | 楓子

隨着寒假的到來,又迎來了研學熱潮。

在網上,有位研學老師曬單,一位爸爸爲了讓3個孩子長見識,早早就報名了價值幾萬的“研學團”。

朋友圈,一位工薪階層的朋友,月收入還沒破萬,卻還是咬牙花了幾萬送孩子去遊學。

還有一位媽媽,自己平時省吃儉用,但給孩子報大幾千的夏令營卻眼都不眨一下。

在很多父母看來,寒假不砸錢帶孩子見世面,彷彿就輸在了起跑線。

但其實,一個孩子有沒有見過世面,並不是看他去了多遠的地方,花了多少錢研學。

而是看他有沒有積累新的經驗,產生新的感悟,啓發新的思考。

今天,給家長們推薦80個低成本帶孩子“見世面”的方式,不需要花多少錢,卻能幫助孩子感受世界的多樣性,開闊眼界,豐富靈魂。

走近大自然

《玩是最好的學習》中提到: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在家裡的後花園或者是附近的公園,孩子可以學到很多,比如自然色彩的奧秘、科學的原理、植物生長的秘密等。”

大自然,是一本豐富的百科全書。

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都藏着無窮的奧秘和高超的智慧。

讓孩子走出鋼筋水泥的牢籠,走近大自然,見了天地的寬廣,孩子的心胸自然開闊了。

學習新知識

本科清華,博士斯坦福的潘文穎,出身農村小縣城,初中才開始學習26個英文字母、接觸電腦鍵盤,大學之前都沒有出過四川。

但她卻通過不斷閱讀、觀察、學習,走向了廣闊的世界、體驗了豐富的人文、參與了激動人心的前沿科學進展。

她說:“一個人無法決定自己出生的家庭,卻可以通過閱讀去獲取知識和擴寬自己的眼界。”

是啊,一個孩子,即使沒去過遠方,也能在書本中上下求索,在思索中汲取智慧,在學習中打開眼界。

見覆雜人心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世界很大,人心很雜。

學會識人心,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一課。

一個孩子,知善惡,才懂慈悲之念,亦懂處世之道;辨是非,才能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

看社會百態

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

爲人父母,不該向孩子抱怨生活的不易,卻應該把生活真實的面貌展示在孩子面前。

瞭解好的生活是什麼樣,看到負重前行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目睹了社會百態,孩子纔會更加珍惜、感恩所擁有的生活。

與錢打交道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說:“如果你不能及時教孩子金錢的知識,那麼將來就有其他人來取代你,比如債主、警察,甚至是騙子。”

學會孩子與錢打交道,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越早和孩子正確談錢,孩子才越有機會多瞭解人、錢和世界的關係。

見生命本真

經常有父母感慨,這一代的孩子,不僅容易抑鬱,還動不動就離家出走、自殘自殺,實在是脆弱。

但其實,他們不是太脆弱,而是所受的教育中缺少了最重要的內容——生命教育。

唯有了解生命的本質,孩子才能更正確地看待自我,活出真實的生命力。

去體驗生活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裡有一個困難的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後,纔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現在的孩子,大都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缺乏對生活的歷練和感悟。

儘早讓孩子體驗生活的不易,品嚐流汗的艱辛,孩子纔會懂得奮鬥拼搏的意義,珍惜讀書的時光。

嘗試新事物

人生在於體驗,樂於嘗新。

當孩子嘗試新事物,探索新領域時,你會發現他打開了嶄新生活的一扇門。

對新事物抱有好奇心的孩子,往往生活更豐富,生命更豐盈。

很贊同一位作家說過的一段話: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

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

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孩子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讓孩子見世面,不一定非要踮起腳尖,用錢給孩子鋪路。

有時候,僅僅是經歷日常瑣碎、踏遍鄉野縱橫阡陌,就已經足夠了。

只要是未曾涉足的世界,未曾經歷過的事情,都可以讓孩子長見識。

最後,將《本傑明巴頓奇事》中的一段話送給所有孩子們: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見識到令你驚奇的事;

我希望,你能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見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能爲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驕傲。

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沒有做到,我希望,你有勇氣從頭再來。

點個贊吧,與家長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