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強襲猝死頻傳!把握黃金時間 醫曝「這些時機」要注意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鬱志分享猝死救命關鍵,並呼籲民衆應定時監測血壓。(慈濟醫院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大陸冷氣團與寒流相繼報到,天氣冷颼颼,全臺猝死案件頻傳,心臟內科醫師指出,猝死原因多爲心因性猝死,意即突發性心跳休止導致死亡,而成因有3種,包括心肌梗塞、肺血栓塞及主動脈剝離,呼籲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吸菸習慣的高風險族羣須提高警覺,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鬱志表示,造成心因性猝死,包含心肌梗塞、肺血栓塞及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主要是指,油脂卡在血管裡,引起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缺血,而缺血過久則會受損,甚至壞死,使心臟電流不穩定,無法良好收縮,導致腦部血流不夠,人就會倒下,如沒有及時電擊急救回來,就會導致遺憾事件發生。

心肌梗塞發生症狀,包含胸口突然悶悶,指不出某一點緊緊的,持續超過15分鐘,同時出現冒冷汗、頭暈想吐甚至暈倒,或是下巴、肩膀覺得怪怪的,只要出現這樣的症狀,一定要叫救護車。花蓮縣消防局救護車均配置十二導程心電圖機,與醫院同步連線診斷心肌梗塞,而高級救護技術員亦可依預立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甚至實施電擊救回生命。

肺血栓塞爲靜脈血栓,陳鬱志說,冬天血液比較濃稠,骨科手術、中風、久臥牀、久坐等人都是高風險族羣,靜脈中的血液滯留形成血栓,隨血液流到右心臟進入肺動脈,導致肺動脈塞住,這時心臟就會停頓而休克。如單一腳突然腫起來,可能是靜脈有血塊,或動一動突然覺得很喘,表示血塊可能已經跑進肺部的動脈造成阻塞,須儘快到醫院進行抽血或電腦斷層檢查。

主動脈剝離則是主動脈血管中間夾層出現裂痕,當血壓一高,血液流進裂縫裡,壓力將中層與外層間撐開,就會形成剝離,通常爲高血壓控制不良造成。

「沒有症狀也要固定監測血壓!」陳鬱志說,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及臺灣高血壓學會推廣722量血壓原則,一個月至少連續測量7天、在休息穩定的狀態下每天早晚2次、每次2遍,間隔1分鐘取平均值;如是血壓值收縮壓大於等於130mmHg,或舒張壓大於等於80mmHg,就是有高血壓的問題,高風險患者血壓值收縮壓介於130至140mmHg間需特別注意,可能需要進一步治療,讓醫師評估是否需使用降血壓藥物來保護血管,避免血管剝離。

陳鬱志另提醒膽固醇高、有抽菸習慣、糖尿病、心肌梗塞病史,心臟放過支架等高風險病人,天冷時如是要運動,建議在中午天氣較暖和時出門,且泡溫泉、泡熱水澡時,都要避免溫差大引起血管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