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股》儲能國家隊成軍 漢翔、臺塑新智能籤MOU

全球儲能戰開打,其應用遍及家用、商用及工業領域,專家預估,未來電池需求將以倍數逐年增長,其市場潛能已成兵家必爭之地,漢翔與臺塑新智能今天進行「儲能技術合作暨全球市場開拓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由漢翔董事長鬍開宏及臺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親自簽署。

漢翔是國內造飛機的專家,近年跨足儲能市場有成,奠基於既有的航太級電控技術,並以前瞻眼光展望未來能源減碳商機,2024年持續佈局能源業務版圖,除了自建三座儲能示範案場均已上線營運,穩定貢獻公司成長動能,另臺電(通霄)、中油(永安及梧棲)等電廠統包建置工程,也成功打出口碑及能見度。

臺塑新智能擁有電池技術及產能,漢翔則具備大型電廠全方位統包工程能量,雙方的合作內容,從電池芯的應用展開,共同發展儲能機櫃設計及安全性建置;除此之外,更將於漢翔公司內建立具備MW等級發電能力的專屬示範案場

臺灣首要目標是「不受制於國外」,漢翔董事長鬍開宏表示,儲能產業與航太產業一樣,掌握核心技術,創造臺灣的競爭力,纔有機會打入國際藍海。

臺塑集團在電池技術的發展超過20年,已掌握多項新能源領域關鍵材料技術與量產能力,2022年垂直整合自家產業鏈,正式成立臺塑新智能公司,發展磷酸鋰鐵電池,取代耗電高、壽命短,對環境造成負擔的鉛酸電池。並斥資160億,在彰化興建電池芯廠與模組廠,預計今年下半年完工量產,王瑞瑜強調,臺塑新智能從上游原料到下游模組運用,對自家產業鏈已有相當掌握,在電池芯的自制率已達7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最爲關鍵的能源管理系統(EMS)、電池管理系統(BMS)等核心技術,漢翔與臺塑新智能都擁有自主開發能量,未來緊密合作,提供全面的電池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相較於國外進口的系統,將擺脫國外材料與技術制約,且資安與國安都將更爲完善。此外,電池芯(Cell)是儲能產業最核心的產品,臺灣的電池芯產能,相較世界大廠的規模仍屬小衆,其技術與設備門檻高,此次「儲能國家隊」將以臺灣品牌打開儲能市場新局,雙方持續深化技術交流,落實電池芯國產化與電力設備在地化,未來將大有可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