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過後請清除積水容器 避免孳生登革熱&茲卡病媒蚊

南市衛生局稽查人員,加強清查積水容器,落實孳生源清除。(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近日臺南市各地都有局部大雨豪雨,雨後環境中易有積水容器,形成病媒蚊的孳生源,臺南市衛生局特別提醒民衆,雨後積水導致登革熱流行風險相對提高,市府請各單位及民衆進行環境檢查,落實孳生源清除,同時呼籲請民衆務必加強環境管理,清除不必要的積水容器,避免孳生病媒蚊,保護自己免於感染登革熱。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截至9月10日止,全臺分別有275例境外移入、497例本土登革熱病例,部分爲去年本土疫情的延續;臺南市有17例境外移入、1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入夏後僅有1例爲確診病例,都是全體市民一起努力的成果

衛生局特別請民衆提高警覺,並於大雨過後最遲1周內立即巡查整理內外環境,陽臺頂樓屋檐排水槽有無積水未退,戶外有無容器、帆布樹洞等積水情形,如有積水則需立即清除。

再次呼籲民衆,雨後的積水容器,最易孳生傳播登革熱及茲卡病毒埃及白線斑蚊,且積水容器未清除,孑孓於1周後即可羽化蚊子,一旦被查獲孳生病媒蚊孑孓,依傳染病防治法罰鍰新臺幣3千~1萬5千元,無改善期。衛生局提醒市民前往疫區國家需穿着淺色長袖長褲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品,加強防蚊措施,返國後若出現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痠痛關節痠痛、關節炎結膜炎等疑似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活動史、旅遊史。

另茲卡病毒可能經由輸血及性行爲感染,所以在離開流行地區後28天內應暫緩捐血,而男性離開流行地區後8周內若有性行爲時應使用保險套孕婦離開流行地區後應持續自主健康監測至少2周。衛生局並呼籲醫師特別注意是否有疑似登革熱及茲卡病毒感染症的病例,一旦發現疑似病患應立即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