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棚保麗龍浮筒 臺南明年起禁用

臺南市長黃偉哲(右二)帶隊參與黃金海岸淨灘活動。(洪榮志攝)

臺南市現有蚵民約200多人,但養蚵相關產業從業人口約5000多人。鑑於傳統蚵棚使用保麗龍作爲浮具,每年都產生大量海洋垃圾,市府漁港及近海管理所所長周瓈朝2日說,明年起將禁用保麗龍,並補助改用PE硬式塑膠或EPP發泡聚丙烯,甚至HDPE新式蚵棚,搭配嚴格管控蚵棚進出數量,希望降低廢蚵棚對環境的衝擊。

市府淨灘 廢蚵棚居大宗

臺南市政府2日在南區黃金海岸舉辦淨灘活動,市長黃偉哲帶領620人頂着陽光揮汗清理出2.8噸垃圾,其中以蚵棚碎竹片的2.1噸最多。諷刺的是,臺南的牡蠣養殖季剛從1日開始,海灘上也堆置大批剛做好的蚵棚,參與淨灘的民衆期盼政府加快輔導蚵民改善蚵棚材質的腳步,以徹底解決問題。

每年10月到翌年6月是臺南牡蠣養殖季,收成後蚵民都會將蚵棚拖到沙灘邊等候處理,但因經費不足,不少蚵棚都拖了很久才處理,導致海岸髒亂不堪。今年起,市府獲得行政院連續3年每年補助2000多萬元清理蚵棚經費,目前廠商分別在黃金海岸、鯤鯓、漁光島、四草一帶處理廢蚵棚。

周瓈朝指出,臺南沿海牡蠣養殖集中在南區、安平區、安南區,合計約9000棚。爲免蚵民收成後在海上棄置蚵棚造成海洋垃圾,蚵民每少拖1棚回岸就開罰3000元,目前蚵棚的拖回率已至少9成。

新式蚵棚貴 憂血本無歸

周瓈朝還說,每座蚵棚需12至16個浮筒,傳統浮筒都使用保麗龍,但因保麗龍容易碎裂造成環境污染,去年市府補助蚵民改用EPP、PE材質浮筒,其中EPP浮筒也有裂開、破掉及吸水等問題,已要求業者改善;至於PE浮筒去年登記補助3000個,今年增加到8000多個,逐漸獲得蚵民採用;市府明年起禁用保麗龍浮筒,雖有2年緩衝期,未來逐步輔導蚵民採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塑膠管材質等新式蚵棚後,應能有效解決長期以來蚵棚污染環境問題。

不過,部分蚵民則認爲,新式蚵棚每棚要價高達20萬元,也不知道能夠使用幾年,他們也怕投資下去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