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溢誠快評》兵源政策四不像

投筆從戎的學生人數逐年大幅度遞減。資料照

臺灣兵役制度幾經更迭,在馬政府時期前兵源補充仍然是以義務役爲主,直到蔡政府上任後力推募兵制,2018年起正式進入「徵募並行」的時代,役男改服1年替代役。所謂替代役即是不具備軍人身分、不屬於國防部管轄,服役於政府部門或公家機構,而三軍部隊缺額全仰賴每年軍事院校招生、專業軍、士官招募補足,這個重擔全然落到了國防部肩上,國軍必須擔負保家衛國之責,又要撥冗延續香火,四不像的政策也難怪戰備、整備無法專心致志,招募成效不彰亦成爲常態。

暑假即將結束,各大校所即將迎來殷殷學子,國防部轄管三軍官校、士校更是早早即展開校訓前的入伍訓練,透過由民轉軍的過程,來銜接未來各項軍事學科、體能戰技。但投筆從戎的學生人數逐年大幅度遞減,以陸軍專科學校爲例,新生僅僅只有錄取員額的25%,對此國防部以「迴流教育」爲宣傳,廣納已經在部隊服役,但未具專科學歷的軍職人員,才勉強達到預期目標。

乍看之下,似乎完成了招募任務,但其根本邏輯,就是挖東牆補西牆,軍校的大洞補上後,真正前線作戰的缺額,誰來遞補?如若進校的軍職生是中士階級,向下將有下士及士兵能夠晉升,突然間大幅度調整,擇優選才的機制還能落實嗎?這些人員在專業訓練、領導統御都還未能紮實之際,又被賦予更高階的任務,這樣的部隊,如何能遂行作戰任務?對照蔡政府的政治操作,營造的是大敵當前、兵兇戰危的氛圍,不吃草的馬兒真能好?還能跑?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