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偉》中天映照臺灣電視的未來

裝OVO電視一開就能看中天新聞52頻道。(OVO提供)

中天新聞臺在NCC不予發照之後,立刻轉型專注在YouTube頻道和APP上,成爲網路電視臺。這一系列的事件固然引起很多爭論,但筆者要以關心科技政策角度,給予各方一些建議

對於中天新聞來講,雖然是被迫轉型,但網路同時是一個低度管制空間,在製作節目上反而會有更大的空間和彈性。但實際上YouTube的分潤機制其實作者最多隻能拿到7成,最近還改成了6成5,短時間收益絕對不可能比得上原先有線電視廣告的收入;所以短時間的虧損在所難免,而年關將至,蔡衍明董事長已表明不會輕易資遣員工,值得肯定。畢竟每一個人都代表了一個家庭,也代表了他們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投入。

另外,在網路上播放的內容並非完全不需負法律責任,如果還有違反法律的地方,依舊會受到法律的限制。但真正重要的是,在網路上內容爲王,關鍵還是在於內容。網友們前來參與是爲了跟你們互動,而不是爲了看你們跟網友互動,畢竟網友還是希望看到論點、內容與論辯,讓他們有吸收新知或是打發時間的可能。吃播只是一種播送型態,但它本身並不是新聞的本體

一個新頻道成立的熱度可能一兩週就結束了,但如何能夠持續維繫網友的黏着度而又傳遞正確的消息,並且吸引更多人來參與纔是真正的挑戰。不然臺灣的YouTuber爲什麼達到百萬訂閱之後,還必須要兢兢業業希望網友持續收看?因爲演算法和持續的產出纔是最大的挑戰。進入網路或許是一時的解脫,但也變成踏入了一個更弱肉強食的世界,不能有絲毫的鬆懈。

對NCC來講,立法意旨是期待它能如美國FCC一樣,以推動適應新科技爲主,監管爲輔。畢竟,以臺灣的關鍵地理位置而言,我們的通信資安政策纔是最優先重要的考量,能否快速且安全地適應5G環境,是否能高速地發展出更多的應用且兼顧資安,纔是NCC最優先的任務,而不是讓自己成爲新聞報導主角

對其他的電視臺與有線電視系統而言,中天新聞是被強迫進化,但電視生態面對的挑戰並沒有絲毫減少。今年有線電視第2季總戶數491萬再創史上新低,跟去年相比減少2.55%,這真的是一個很驚人的狀況。我身邊甚至不認識任何30歲以下的人家裡裝設有線電視系統,他們最多是在小吃店吃飯的時候,會擡頭看看電視新聞,而甚至連小吃店裝設的都是網路電視,再也沒有有線電視系統了。

在這麼劇烈的科技重分配之下,未來已經不是爭奪遙控器時代,而是爭奪OTT平臺跟YT頻道的時代了。連電視新聞節目製播,都必須要跟着一起變化演進,否則新世代的收視習慣根本已經完全轉變,我們習慣的模式已經是明日黃花的狀況之下,大家能否適應這個衝擊?畢竟,光是熒幕從電視到手機這樣的轉變,連鏡面設計都會改觀,中天或許被強迫進化,但其他電視臺是否能夠趕快適應做好準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不管政治主流的光譜在哪一邊,這次中天所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是科技進化的一個環節,大家都應該做好準備,讓節目和資訊的傳遞跨入新的網路世代。

(作者爲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