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愛不忍吃 兔肉退出臺市場

亞都飯店幾年前曾有兔肉料理。(本報系資料照片)

四川常見的兔頭料理

臺灣曾有五星級飯店推兔肉料理,但在被抗議後停售,主因是多數人認爲「兔子很可愛,怎麼可以吃?」儘管臺灣人在臺灣多數不吃兔,但也有人在國外吃,不光是在四川,歐洲更是吃兔肉的大本營。

早在30多年前,炒兔肉就已是陽明山溫泉區的「山產」之一,不少年長一輩的人至今仍記得,那種細小骨頭和肉全卡在一起的滋味。如今兔肉早已退出臺灣餐廳的主流市場,目前只有極少數店家有在賣兔肉。

去過四川旅遊的人都對兔肉記憶深刻,雖然多數人看到兔子頭依然覺得噁心,沒幾個敢吃,但對於兔肉卻沒有太大的排斥,四川也成了許多臺灣人生平第一次吃兔肉的地方。

四川人吃兔頭的由來,源自廣漢的名菜纏絲兔很有名,可追溯自唐朝,用一條繩子將幹兔肉纏成一圈一圈,多數臺灣遊客看得搖頭,在當地卻是知名伴手禮。作完纏絲兔,剩餘的兔頭「廢物利用」,纔有了今天的各式醃製兔頭。

大陸還有煙燻兔肉。在北方用木材處理,會有淡淡的苦味;南方則是用甘蔗或糖,有甜味。浙江衢州名菜中的「三頭一掌」中的三頭就是鴨頭、魚頭和兔子頭,掌則是鵝掌。不但是餐廳名菜,小包裝禮盒到處都買得到。

在歐洲,兔子是很普遍的食材,一般肉舖和超市就能買到處理好的兔子。全世界聞名的法國料理就有兔肉,通常是用芥末或是奶油、大蒜和香草調味。不少臺灣人第一次吃兔肉,往往就在歐洲的西餐廳,而且法式兔料理價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