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攜手臺大IBM量子電腦中心培育人才 首屆量子Hackathon國際連線登場

▲鴻海研究院攜手臺大IBM量子電腦中心主辦第一屆量子Hackathon黑客活動。(圖/鴻海提供)

記者姚惠茹臺北報導

看好對未來世界影響力,鴻海(2317)搶先佈局量子計算領域,成立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並攜手臺大IBM量子電腦中心,繼8月推出鴻海高中量子教育營後,9月再協辦第一屆量子Hackathon黑客鬆活動,集結全臺60位程式寫手參賽,爲期三天挑戰所有人對量子計算的想像。

鴻海研究院院長劉揚偉透過視訊連線勉勵所有參賽者,並談到對量子計算未來的期許說,量子計算現在就好像數十年前的半導體,那時半導體技術纔剛剛萌芽,但臺灣當時正是因爲把握住半導體起飛的契機,所以才能在全球ICT產業中舉足輕重。

劉揚偉指出,現在鴻海看到量子運算時代即將來臨,因此身爲臺灣科技產業的領頭羊,鴻海也希望能儘早加入量子科技發展的行列,而能夠與世界上量子先進技術的公司比肩,共同將人類文明往前推進,邁出嶄新的一大步。

臺大IBM量子電腦中心主任張慶瑞也表示,這次有勇氣興趣來參與量子黑客鬆的學員,必定是臺灣未來量子科技產業的先鋒,也是臺灣未來的希望,希望你們以後能夠成爲臺量子計算的火種,發揚光大。

鴻海表示,這次活動獲得國際不少專家的重視,例如IBM公司就有多位專家紛紛從日本、美國、歐洲等處上線觀看賽事進行,甚至隔空給予學生視訊指導

▲第一屆量子Hackathon黑客鬆-鴻海企業特別獎得主。(圖/鴻海提供)

鴻海指出,60位參賽者必須利用兩天的時間不分晝夜地寫出程式並利用IBM-Q得到有效結果再將結果以口頭報告形式呈現給所有參與者指導教授評估成效,評審則以量子技術複雜性問題原創與解決創意、小組合作與表達、量子未來社會貢獻等四方面來評選出優勝團隊

鴻海分享,最後獲得第一名的研究題目是「Utilizing the Noise: Quantum Simulation of an open system」,因爲對耗散系統的研究傑出表現獲得評審一致青睞,第二、三名分別是「Quantum Simulation of One-dimensional System on IBM-Q Device」與「Generation of Stretched Single Qubit gates for Richardson error extrapolation」。

鴻海強調,至於鴻海特別獎則頒給「Application of Quantum Optimization」,因其對量子優化的研究具有高度應用價值而得獎。

得到獎項組員皆表示,透過這次的活動,他們更加了解量子力學,而獲得鴻海特別獎的組員韓承佑就說,跟新朋友學習新知識,熬夜寫程式,最後獲得大獎,實在是很棒的旅程,拿下首獎的組員孫欣更說,在與組員討論的過程中學到非常多寶貴經驗,希望之後可以繼續相關的研究。

看到學生們願意努力研習量子力學,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十分欣慰,表示鴻海將繼續積極培育更多的量子力學人才,爲未來趨勢預做準備,更且引領時代前進。

《Hackathon》一詞源自hack(駭客)與marathon(馬拉松),意思是聚集優秀的程式發者,在短時間與壓力下,自行組隊競賽形式解決特定問題。原訂2020在新加坡舉辦亞洲區Hackathon,因疫情關係延宕。臺灣因處於疫情相對安全的狀態,也促成本次量子Hackathon在臺灣舉辦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