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水尾社區傳承牽罟文化 打造陸上行舟供遊客體驗

後龍鎮水尾社區傳承牽罟文化打造膠筏供人體驗陸上行舟。(水尾社區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後龍鎮水尾社區傳承牽罟文化,以彩繪牆讓學童體驗牽罟操作方式。(水尾社區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後龍鎮水尾社區傳承牽罟文化,讓學童體驗牽罟操作方式。(水尾社區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苗栗縣後龍鎮水尾社區是目前縣內牽罟文化的重要傳承者,過去牽罟活動在水尾社區是非常重要的經濟活動,水尾里長樑清文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方健忠全力打造社區牽罟體驗設施,近日特別請來製作膠筏的老師父,專門製作一艘小型膠筏,專供遊客體驗陸上行舟,以增加遊客體驗樂趣。

水尾社區因鄰近後龍溪出海口,因此,過去就是後龍鎮當地重要的牽罟場,早年極盛時期,整個後龍鎮沿海有多達2、30個牽罟班,其中水尾社區就擁有多個牽罟班,在水尾社區傳統經濟活動中,牽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在社區內至今仍保存有「牽罟路」、「罟寮」等地點,正可印證水尾社區牽罟文化。

隨着捕魚技術工具的改進,牽罟已逐漸被淘汰,苗栗縣牽罟班目前僅存竹南鎮天文裡,後龍鎮水尾社區及大山社區等3個牽罟班,水尾牽罟班因爲班員嚴重老化青黃不接,曾經一度喊停,幸好在水尾里長樑清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方健忠等中生代出面承擔,爭取農業部水保署等單位經費補助,全面重建社區牽罟文化景觀,包括了牽罟路等多處地點彩繪紀錄牽罟文化,重新打造罟寮、牽罟體驗場、牽罟場公園等。

爲了增加遊客體驗牽罟文化趣味性,水尾裡特別邀來膠筏製造達人,幫社區打造一艘縮小版的陸上膠筏,並在膠筏下方安裝多組滑輪,可以在陸上滑走,遊客使用撐槳推動膠筏滑動,體驗搭乘膠筏的樂趣。樑清文、方健忠也歡迎各地遊客前來水尾社區體驗瞭解牽罟文化,讓更多人知道這項傳統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