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酸林佳龍「新北大翻新」學者:大咖競選訴求通通不及格

林佳龍這兩天公佈「新北大翻新」主軸slogan,要超越臺北成爲臺灣新都,引發討論。(本報資料照)

林佳龍這兩天公佈「新北大翻新」主軸slogan,要超越臺北成爲臺灣新都,新北市長侯友宜很快就進行迴應,細數政績並稱「新北翻轉是現在進行式,新北市已經躍起爲更好、更棒的國際化大都市」,立刻抵銷林佳龍競選訴求的力道。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鈕則勳則認爲,侯友宜酸林佳龍很剛好,不只參選大咖們的主軸通通不及格,林佳龍的「新北大翻新」更看不出區隔競爭對手的優勢特質,或藉此優勢呼應選民迫切需求等能建構戰略縱深的基本元素。

對於目前縣市首長參選人的競選主軸訴求,鈕則勳分析,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的「你+臺北,就是無限」,便是套到黃珊珊、陳時中身上都無違和感,無法突顯出爲蔣萬安量身定做,展現他的優勢或特質,況且他的主視覺「無限大」與「+」的符號,甚至被指稱抄襲,即便當然不是抄襲,只是因爲用的太普遍而缺少原創性,但引起這些話題,仍然凸顯出蔣的主軸及主視覺仍有侷限性。

鈕則勳也提到,標榜「高雄更好的選擇」的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柯志恩,與民進黨臺中市長候選人蔡其昌「行動派」的競選主軸,都陷入了一樣的困境,就是他們都面對做的不錯的現任者,而當對手的施政滿意度高,要建構「更好的選擇」或「行動派」,說服力會不足,畢竟柯無法秀出比陳其邁更強的優勢建構「更好的選擇」,盧秀燕的「行動力」或許比蔡其昌更高,所以纔有節節高升的施政滿意度及幾乎完勝蔡的支持度。

至於國、民、衆三黨選將都就位的新竹市,鈕則勳認爲,民進黨提名的沈慧虹標榜「讓專業的來」、「新竹會紅」,想藉名字的諧音套用在新竹上創造連結無可厚非,但這仍是較像縣市議員選舉層次的操作,用在縣市長大選上無法突顯格局。「讓專業的來」當然是希望凸顯出她在市政上比其他二人嫺熟,但這句訴求其實民衆黨競爭對手高虹安也適用,因爲她在國會中是專業的科技立委,結合科技城或許說服力道更強,沈慧紅還不如從「最熟稔市政」作爲利基切入,倒來得更乾脆。

而自詡「科技女力」的民衆黨高虹安訴求「新竹值得更好」,鈕則勳直說:「其實有點可惜,只對了一半!」畢竟高虹安相對於沈慧虹及國民黨的林耕仁,形象特質應該是最鮮明的,全國知名度應該也是最高的,若是能以「科技專業」切入,建構「科技市長」形象定位,訴求結合新竹科技城發展,勢必更能產生「雙引擎」相加相乘的效果,迅速拉高新竹的國際能見度。

鈕則勳說,「新竹值得更好」不只普通、沈林二人也適用之外,連陳時中接受提名的宣言,也提到「臺北值得更好」,就能知道這種所有人都想得到的slogan,根本無法加分。

鈕則勳提醒,主軸不能只是一句slogan,除非這個政治產品超強,或環境已賦與你極大的機會;前者如2008年的馬英九,一句「臺灣向前行,臺灣一定贏」,都能讓他贏,因爲當時馬太強了,扁又爆發弊案,牽連民進黨。後者如小英2020年的「臺灣要贏」,連結香港反送中事件,狂打反中保臺,環境對小英太有利,韓國瑜陣營對此議題又不太敢明確表態,慘輸兩百多萬票。

最後,鈕則勳強調,「真的不要小看競選主軸的威力」,2000年陳水扁的「政黨輪替、掃除黑金」,拓票力道就很強,阿扁所有廣告及攻防全都聚焦此主軸,打得國民黨無法招架,主軸建構成功,選戰就贏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