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力荒 衛福部研議「三班護病比」取得初步共識

衛生福利部今(27)邀集33個相關團體研商「三班護病比」入法,初步取得共識。(本報資料照)

國內護理人員工作環境嚴苛,尤其新冠疫情後人力流失嚴重,「護病比」過高是主因之一。衛生福利部今(27)邀集33個相關團體研商「三班護病比」入法,初步取得共識,將考慮科別、病人嚴重度等變動項目,並要求醫療院所填報實際照護人力資料,以研議符合實際人力負荷需求的護病比標準。

衛福部根據日前各層級醫院三班護病比規範可行意見調查,以及112年委託實證本土三班護病研析結果報告,今天與33個護理、醫院及醫護相關工會等團體進行討論,取得三大共識:

一、支持訂定三班護病比標準,未來將特殊因素如科別、病人嚴重度、病人出入院及轉牀等變動項目納入護病比研議考量,以反映實際護理人力負荷需求。

二、透過健保VPN系統,新增醫院填報每月實際提供照護之三班護理人力等結構性資料。

三、針對健保法規與財務影響因素,如採護理點值固定、支付款項人員專用及給付標準提升等,將持續透過健保機制研議可行性。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技正李雅琳說明,現行護病比是以全日平均計算,一整天三班的人力取平均,現在臺灣要與國際接軌,每班護理人員會有固定的照護病人比例規範,今天與會人員都同意要訂定三班護病比,並且要考慮不同層級的醫院,以及內外科、加護病房、急診等各種情形差異,都應該納入標準。

李雅琳說明,現在護病比填報做法是,由醫院每月去健保VPN系統填報,之後一樣透過健保VPN系統,但會增加一項功能,讓醫院填報三班實際照顧護理人員人數,由於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在收集現況資料之後,才能進一步討論實際的人力需求及合理比例。

李雅琳指出,今天會議中,多數討論以護理團體角度出發,大家認爲將規範訂定後,相信會有更多護理人員願意回到職場獲留任;目前已經在與健保署討論系統建置,醫院開始登錄之後,預計觀察幾個月,再繼續研議,會盡快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