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聰》搶救大潭藻礁 能源發展不能短視近利

各地環團積極推動藻礁公投連署臺中一中校門口也設有攤位爭取連署。(陳淑芬攝)

據報載,國內環保團體桃園在地居民發起「搶救大潭藻礁公投行動」,希望以公投達成推翻中油大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於是展開了「珍愛藻礁公投」連署行動,連署截止日期在即;110年2月22日,中油也針對立委關切當地部分藻礁已遭刮除,召開記者會重申替代方案可保全藻礁、滿足供氣。因千年藻礁得來不易,引起各界的重視。

大潭藻礁生態區已有7600年的生長史,是由殼狀(無節)珊瑚藻於硬質基質上附着生長而成,每年成長的高度僅約0.1公分,且爲國際保育組織遴選的「東亞希望熱點海域保護區」的第1名,可見其受到國際社會與保育團體重視的程度。從大園竹圍漁港觀音新屋永安漁港這一段約27公里海岸,是全臺灣(也是全世界)已知最大最完整的藻礁生態區,但僅畫設有約4公里長的「桃園觀新藻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根據學者調查顯示,自1997年呂秀蓮總統擔任縣長畫設爲「觀塘工業區」起,這20多年來的興建開發破壞,已有75%的藻礁停止生長,日後若真的因爲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建設的填海造陸而被掩埋或開鑿,其下的生態結構體將因而被滅失。

蔡英文未當總統前,曾在2013年4月20日(4/22地球日前夕)發表『藻礁永存』的願望(有圖爲證),但在擔任總統一年後的2017年5月26日,任令經濟部環保署所謂的專家現勘會議,以「生態不佳、生物多樣性不豐」,爲了實現2025非核家園國家長遠發展,而於2018年10月8日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使得大潭藻礁面臨滅失的危機,雖然許多在地民間團體及公民團體出面陳情、抗議,但仍無法讓執政黨回心轉意。

其實大潭G1區的生態調查顯示,有國際一級保育正式登錄的物種柴山多杯孔珊瑚」、裸胸鯙、雙髻鯊、中華白海豚等物種,等於控訴2017年現勘學者現勘會議結論是在欺騙國人。更有專家學者指出大潭藻礁生態系是雙髻鯊的育嬰房(雙髻鯊可是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紅色清單登錄的瀕危物種)。如果坐視這麼珍貴的藻礁生態系滅失,無異向國際社會自曝我們的短視近利、漠視珍稀自然生態。

至於各界關注中油大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有無替代方案供民衆選擇問題事業在商言商、除了將本求利經營管理責任天經地義外,對社會永續發展與環境生態品質有所盡心貢獻也很重要,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便是在提醒事業體,必須要注重對所有利害關係人(非僅股東)的社會正義、環境正義與世代正義,做出對國家與環境永續發展有益的決策與經營方針。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的最初目的,僅僅是爲了廢核、並試圖「以氣代煤」達成減碳的功效,其投資效益會隨着日後發電科技多元與效率的進步而折損,有專家即指出,單是爲了能快速提升燃氣發電至50%量能而設計的規模,便有設施利用率不高、數年後供過於求即提早被閒置的過度投資,這是身爲國營事業管理者應該要審慎思考的問題。

雖然中油公司提出了諸如「縮小規模」、「迴避」、「生態回饋補償」、「協助藻礁異地覆育」等策略,試圖緩和對藻礁生態區的迫害,但學者研究調查結果已指出:柴山多杯孔珊瑚異地是不可能生長的。所以中油公司應該要有更能符合國人期待與永續發展替代方案,譬如替代場址(遠離潮間帶)、最小規模化、零方案、...等,讓全國民衆感受到事業經營者是以顧及社會與環境責任在經營管理;而不是僅以短暫而單一的政黨價值在做所謂「政治正確」的工作而已。

(作者爲臺灣省環境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