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萬穿越無人區,新中產的旅遊捲到了「世界邊緣」

「保姆式探險」

這是隻有10月末才存在的沙漠浪漫——連綿300多公里的胡楊林從碧綠變成了金黃色,在湖藍色的天空下搖曳着,時不時其間閃過幾只野生駱駝,給這片荒原增添了幾分生命力。

是不是已經有點心動了?

克里雅河流域沿岸,圖源椰子

能見識這般奇景的旅程,從10.27出發到11.2結束,爲期7天。剛好踩着國慶假期的時段,時間安排上也對打工人友好。

具體行程是,開車沿着克里雅河流域一路向下遊行駛,探訪漢唐時期的遺蹟“丹丹烏里克”(唐代軍鎮所在地象牙房)和“喀拉墩”遺址,直到河流消失的盡頭,抵達沙漠腹地最大的綠洲。這裡居住着最後的沙漠部落民族“達裡雅布依”,維吾爾語意爲“大河沿”,這個部族住在由胡楊木搭成的原始房屋裡,與世隔絕,一直到1959年,新疆于田縣人民政府才發現,大漠盡頭住着這樣一羣隱者。

小衆路線,又加碼了些吸引力。

更“要命”的是,這趟行程,由擁有專業背景的研究員帶隊。“和國家地理科考團一起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探險。”這是主辦方在社交媒體上的推宣。

又是無人沙漠探險,又有國家地理科考團的背書,這也難怪,當座標雲南的30歲白領椰子,去年10月刷到這趟行程的介紹時,她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團費是15800元。對於新疆常規旅遊團來說這個價格不算便宜,起碼有個30%~40%的溢價。 溢價在於,一是自然考察,在克里雅河流域周圍調查沿岸的胡楊、紅柳、蘆葦等荒漠植被,看看什麼樣的植物能在這片“死亡之海”生存;二是人文講解,沙漠裡的兩座遺蹟是從公元8世紀就傳承下來的,漢唐時期的宗教廟宇、官服衙門和民居設施。現在,那裡只剩一片風化的斷壁殘垣,但有研究員帶隊,就能帶你看出名堂來。

丹丹烏里克遺址,圖源椰子

一路上,果然都是人跡罕至。團裡大部分是和椰子一樣的上班族。這趟行程的設計,完全能匹配上她們對沙漠之旅的幻想:能像《鬼吹燈》一樣,驅車穿行沙漠,見識一下Shirley楊看過的風景,貴一點怎麼了?這體驗感值得!

除了這個團的9輛車,椰子沿途能看見的都是小型越野車,像是裝備專業的考古發燒友。新疆旅遊團向來是北疆熱門,塔克拉瑪干沙漠處於南疆,這片區域交通不便,且景點過於分散,一般旅行團是不會來這種地方的。“我連路都分不清,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導航的。”

她們當然被照顧得很好。

旅行團的9輛車,1輛是後勤保障,另外每輛車上配置了一個司機加3個遊客。說是探險,但徒步的強度並不大,最多的一天,徒步來回也就5km左右。大部分時間她們都是一整天坐在車上穿越沙漠,車子顛簸地開在踉蹌的鹼水地上,歇腳時椰子下去走了走,腳下咔嚓咔嚓響,全是結塊的粉塵,走起來很累。

旅行團準備了充足的礦泉水,速食自熱米飯等。記得在沙漠紮營的那天,她們中午1點抵達遺蹟附近,遊覽後回到營地,後勤師傅們已經紮好帳篷做好了飯,篝火也點好了。“桌椅、零食都給你準備好了。玩就行了,到點就去吃飯、睡覺,其他的都不用你操心。”

在沙漠上安營紮寨,圖源椰子

不過,既然是探險,多少得讓渡一些舒適度。

很多參團人在這裡經歷了這輩子絕無僅有的初次體驗。旅途的絕大部分行程,沒有自來水、沒有電、沒有網,只有中國移動能往外打電話,聯通和電信都完全沒有信號,只有到村裡發電時纔有一點。出行前,椰子帶了2個充電寶,一共2w毫安,來支撐這2天的電量需求。

在進入“達裡雅布依”村莊後,椰子更加感受到環境的惡劣。本地村民喝的水都是鹹的,旅館的牀單都泛了黃,很多人選擇自己睡在睡袋裡。

這邊的衛生間也都是旱廁,在沙坑上架着兩塊破木板,往下看一眼就是水分全部蒸發的“粑粑山”,一些女生們寧可走遠點去沒人的角落解手也不想使用旱廁。這趟旅行椰子還結識了一個“廁所搭子”,她們經常一塊作伴。

“難以想象當地人天天都生活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椰子說,即便如此,她覺得,已經享受到了這種環境下最好的待遇了。“這一趟,來得真值。”

大漠風光,圖源椰子

這個小團原來只開放20個名額,目標受衆是那些對歷史考古有興趣的國家地理雜誌老會員。平時都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但2023年報名人數卻激增到90個人,領隊也震驚了。

一種搶手的新型旅遊模式誕生了。

如果非要給這類小衆的、深度的、扎到某一個領域中的旅行團模式做個總結概括,大抵可以闡釋爲,“保姆式探險”。

向城市邊緣進發,來一次大冒險,哪個想逃離的城市白領沒憧憬過呢。

現在更方便的是,他們可以選擇多付出點金錢,專業人士就能幫他們解決絕大部分的風險,自己只要享受純粹的、小衆的、將獲得感打到極致的體驗就好了。

以及,爲了這段充滿刺激和新鮮感的體驗,年輕人們不介意受點小罪。

被販賣的「極致之地」

2023年隨着年輕人對旅行體驗感的需求提升,“深度遊”更上一層樓,發展出了“極致遊”——打卡那些森林、冰原、荒漠、雪山,存在於世界邊緣的極致之地。

冰火TRA,是一個專門做“極致旅行”的團隊。創始人之一月月,是一名95後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於央美。這樣的背景,讓他爲他們操盤的自然風景旅行增加了一個特別賣點——攝影。每一趟旅行都會隨隊配備一位攝影師,爲遊客拍出風景大片。

來自冰火TRA的沙漠攝影作品

冰火TRA是在他畢業後,和同樣熱愛戶外遊的女友火火一起辦的。目前爲止,他們已經開發了川西橫斷山區、藏東冰川、羅布泊無人區等等線路。價格方面在1萬上下不等,4天的羅布泊行程團費在9500元/人,7天的阿勒泰雪景就是16700元/人(均不含機票)。對國內旅行團來說費用有點小貴,但對神秘的無人區來說,這聽起來就挺正常了。

每次月月在社交媒體上更新的探險照片都是一次視覺盛宴。那些應該上傳在視覺中國上的攝影大片——你也有可能加入成爲一份子,置身其中。這誰能不心動?

在西藏的冰湖上留影,圖源冰火TRA

從大二開始,月月就迷上了徒步,大三他去內蒙古鄂爾多斯的庫布齊沙漠徒步露營,用三天兩夜穿越了沙漠。頭一次,他在長期生活的城市周邊見識到壁紙級別的畫面——沙漠的沙紋被日落烤得很紅,有一種魔幻迷人的美感。此後他認真研究起中國地理版圖,盤算着哪裡自己可以涉獵。

興趣,就這麼着發展成了職業。

2023年12月中旬,月月剛從西藏的冰川考察踩點回來。本地人都說“冬天的西藏纔是真正的西藏”,那是神秘的藏東,那曲以東,波密以北。“由西藏蒼茫的印象開啓,從茫茫大山中穿過,抵達神奇異常的冰景,穿過西藏現發現的最大冰洞,踏入最具豐富度的冰川末端的前半段……”

冰火TRA拍攝的西藏冰川

社交媒體 上他上傳的視覺大片,讓他積攢起了一波穩定的客羣。 他是這樣來形容自己的客戶畫像的: 旅行團報名有年齡限制18~45歲,整體客戶羣在25~35歲間,無人區穿越類參團人偏大,通常在30~45歲之間。

這是一羣渴望鬆弛旅行的打工人,平時大家有錢但沒閒,可能一年也就攢下幾天年假出來玩玩,結束旅程後又要繼續回去工作 (當然也有一部分自由職業的真“有錢有閒”的人)。

在這段旅程中,他們可以選擇一個安靜避世的地方,忘記工作生活中的煩惱徹底躲起來。

“極致遊”專門販賣一個沒有人的世界,在像羅布泊這樣的國內四大無人區裡,方圓幾百裡範圍內都不會有除旅行團之外的任何人。

冰火TRA羅布泊線路宣傳海報

羅布泊無人區沒有信號, 所有外界的煩心事都沒法順着網線找到你。

旅客們玩不了手機,只會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美景中靜一靜心,日落時分安營紮寨,晚上看星星月亮,和團友們聊天聊到凌晨2點,徹底迴歸沒有智能手機的原始時代。

有人在團裡聊天聊脫單了,但這是少數情況,“更多情況是情侶來聊完之後分手了”,月月說。

無人區路線很考驗兩人的狀態,在勞累的旅途中,“它很容易把你不好的一面暴露出來。”大家無法維持精緻的妝容,也沒有體面的狀態,可能無法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分歧也就由此而生了。

但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在一趟無人區探險中,每個人都能找回最自然的、面對面的人際交流。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無人區探險團是沒什麼門檻的,不需要戶外經驗。保障都打點好了,月月設計探險遊的標準就是“要讓一個完全不瞭解戶外旅行的人,也能感受到這個荒蕪的世界。”

羅布泊攝影by月月

如今那些原本被描述爲高不可攀、觸不可及的世界邊緣之地,已經漸漸發展成常規的旅遊景點了。

另一個2023年爆火的項目,是去珠穆朗瑪峰——蹦迪。

2023年夏天,28歲的小羊在抖音上刷到一條熱門視頻,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廣場上放起了動感音樂,年輕人們扎堆在一起蹦迪。

小羊是某二線城市的體制內員工,身邊玩得好的朋友都沒接觸過什麼戶外項目。這個視頻讓她對珠穆朗瑪峰充滿了嚮往,她和自己的研究生舍友一起報了個珠峰蹦迪本地團,團費是4000多元,還包含5天林芝其他地方的行程,還算划算。

登上珠峰大本營,小羊發現這裡已經被年輕人佔領了。80%的人看起來都20歲出頭,爭相在珠穆朗瑪峰測量碑打卡拍照,小羊排了很久的隊才留下一張合影——這裡的人實在太多了,一點也不像人跡罕至的地方。

小羊在紀念碑留下的合影

夜晚的廣場更是人頭攢動,支起了幕布放露天電影。10點左右音樂聲一響起,帳篷裡的人都坐不住了,外面逐漸鬧騰起來。一個年輕男生拿着藍牙音箱狂奔,另一個抱着5升的氧氣瓶,揮舞着氧氣管喊“我給你們送氧氣”。等到凌晨2點,也沒人想睡覺,廣場上有很多人在拍延時攝影,拍天上肉眼可見的銀河。

在珠峰用手機拍下的銀河

回憶起這趟旅行,小羊腦中閃回的片段,都“算是人生記憶的畫面”。“說的比較非主流網紅的話,我覺得那個時候的我纔是真正的我,那個時候就只有我,不用去想工作、催婚、要減肥什麼的,啥都不想,就是開心。”

更重要的是,大本營上的配套設施也很完備。三室一廳的帳篷標間,配備了充足的氧氣瓶,帳篷裡還有電熱毯,睡覺都能被熱醒。還有固定值班的醫生護士們,交3000塊錢急救費,就能快速送你下山。

“說白了,你要有錢你好像都能買到。” 小羊說。

小羊拍下的珠峰

現在這些極致之地都是戶外遊的大熱門了。就在去年10月中國國家地理髮布冬日南極遊時,13萬一趟的旅程幾乎瞬間售罄,完全是供不應求。

抱着刷戰績的心態,年輕人寧可多付一些錢,去那些看起來就很牛的地方,換取獨一無二的體驗感。

“ 如果你一年去打卡很多個網紅城市,錢也花了時間也花了,最後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得到了什麼。還不如把這些錢、時間攢起來,去一個你不熟悉,但能增長你整個人生體驗的地方。 舉個誇張的例子,現在有一個團能帶你去火星,它可能艱苦一點簡陋一些,但能給你帶來很多附加價值,你會不去嗎?” 月月說。

鬆弛感,要的就是更純粹一點

2023年,報復性旅遊潮催生了“特種兵旅遊”。

但另一邊,也有越來越多“恐人症”發作的年輕人在拒絕網紅打卡點和特種兵行程。比起辛苦又費體力的盲目旅行,他們更推崇一種純粹且高級的戶外旅行方式。

夏天的新疆伊犁、冬天的西藏冰川、和全年的非洲,這些旅行目的地都具備不可替代性,需求量長盛不衰。

秋季的新疆喀納斯,圖源冰火TRA

冰火在2023年就把主戰場定位在非洲。他組織了好幾趟肯尼亞行程,看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團費在25000~34000元間波動,國慶時最熱門,參團人達到52人。

“因爲看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就只能去非洲,不管多少歲總要去一次,這是難得的人生體驗。”而2024年,月月把主題定位在北歐,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這裡有國內旅行看不到的高緯度風光。

“國內旅行越來越向着某個目的地的‘特質’出發,而不是一網打盡式的‘一輩子只去一次’”。 月月說。

小鳥是一個普通的95後打工人,在23年10月,她參加了國家地理的肯尼亞動物觀察團,8天7晚,團費是39800元/人。以前她就經常去國家動物博物館看動物標本,非常喜歡各式各樣的動物。

這次肯尼亞動物主題游完全滿足了她的心願。在8天時間內,她們前往四大國家公園觀看多種野生動物,根據科考團說明最多有可能看到30種以上獸類,100種以上鳥類。

在Safari(遊獵旅行,這個詞最早誕生於肯尼亞)期間,從車上站起來探出頭,獅子們離車最近的時候只有4、5米。晚上,她們住在條件一流的五星級酒店,酒店在國家公園內部,有時還會有長頸鹿從周圍路過,夜晚有夜行動物出沒。

旅程中,跟科考團長期合作的當地司機能從大草原上一眼識破動物們的保護色,提醒遊客及時觀看。一般的旅行團來肯尼亞是很難一次看全“非洲五霸”的(非洲獅、非洲象、犀牛、非洲豹和非洲水牛),但這一次她看全了。車上她可以自由問隨行老師問題,老師的講解通俗易懂,細緻到湯氏瞪羚和葛氏瞪羚的區別,以及疣豬爲什麼要跪下來吃草。

小鳥在肯尼亞看到的動物

有一天,她們看到一個死在水坑裡水牛,鼻子被吃沒了,露出了白骨。隨行老師講解到,如果獅子咬死獵物,一般會先咬喉嚨,但這隻水牛被掏肛了,很大概率是斑鬣狗乾的(當然有時獅子也會掏肛,不完全確定)。

“至少聽完講解後,回去和別人說你去過肯尼亞,別人問你看到什麼東西的時候,不至於什麼都說不出來。” 小鳥說。

這趟旅行是有專門動物主題的,並非走馬觀花的打卡遊。行程中還有遊客問能不能順路去看看土著人居民區,被帶隊老師拒絕了,原因是這趟專程爲動物而來。

這反而讓小鳥覺得更值了。她覺得,能深入瞭解一個主題到極致,這趟旅行纔有更豐富的意義。

在16個人的旅行團裡,有6個都是單獨報團的女生。小鳥在這裡認識了很多喜歡動物的驢友,其中還有一個70多歲的阿姨也是獨自出行的。團友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愛好,比如大家都很喜歡大衛·愛登堡的自然紀錄片,在旅途中也自然成爲了好朋友。

無論如何,年輕人在深度體驗游上的口味是越來越刁鑽了。

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說:“我們從旅行中獲取的樂趣更多取決於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目的地本身。大家都習慣了,認爲這個世界本來就很無聊,那麼生活就正如他們所預期的一樣無趣。”

一次探險,要如何還原目的地本身的魅力,給予遊客們情緒價值和滿足感呢?這也是月月一直在思考的,“特種兵旅遊火爆是因爲大家真喜歡特種兵嗎?你一天水都喝不上一口跑4個地方打卡,你覺得這舒服嗎?那肯定不舒服啊,是因爲年輕人時間不夠啊!”

新疆喀納斯,圖源冰火TRA

近一兩年,他的計劃就是繼續加深旅遊的鬆弛感,讓人從心態上放鬆下來。

“要更純粹一點,要休息就好好休息,要看東西就好好看。” 他說。

來自遊客們的反饋讓他確定,就別在旅途中雜糅這麼多的“亂七八糟”。

(文中受訪者爲化名,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後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許嘉婧、薇薇子,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