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6個次醫療區域 無診所參與整合照護計劃 社區醫療羣 組成條件放寬

衛福部健保署東區業務組昨天舉行「居家醫療‧全人照護」記者會,強調明年即將放寬「社區醫療羣」組成條件,降低醫療資源不足的狀況。(張祈攝)

爲推動分級醫療,落實轉診制度,中央健康保險署長期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劃」,目前花東兩縣尚有6個次醫療區域無診所參與計劃,健保署考量各區醫療資源疏密度限制,明年起放寬組成條件,降低民衆就醫負擔。

健保署自2003年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劃」,由同一地區5家以上西醫基層診所與合作醫院共同組成「社區醫療羣」,以羣體力量提供民衆整合照護,就近設立機動性、長久性的醫療據點。

截至今年11月,花、東二縣加入健保的西醫診所共有243家,其中共有26家、45位醫師組成5個社區醫療羣,照護個案2萬4000人,皆集中花蓮縣,受到成立條件影響,臺東縣至今尚未成立社區醫療羣。

全臺共51個次醫療區,目前共有7個次醫療區,因區域內診所數量不足,無法參與「社區醫療羣計劃」,東區業務組長李少珍指出,衛福部預計明年放寬參與條件,只要當地有2家診所願意合作,就能結合特約醫院組成社區醫療羣。

李少珍指出,因應長照2.0政策明年正式啓動,衛福部健保署也同步增加「出院準備服務」給付項目,對於即將出院患者,提供轉銜服務,並整合社區醫療羣,建立家庭醫師制度,促進民衆的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

截至目前爲止,花東二縣共有5個居家醫療照護團隊、6家醫院提供「出院準備服務」及5個社區醫療羣。

李少珍說,次醫療區域整合診所需要時間,現階段除了積極邀請診所加入外,衛福部明年也針對次醫療區放寬參與條件,只要有二家以上的診所願意合作,並結合特約醫院作爲後盾,就能成立「社區醫療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