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空服抗爭勝利 學者分析原因出自「感同身受」

華航罷工,工會宣佈成功,空姐笑了。(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蕭玗欣/採訪報導

航空服員發動臺灣史上第一次航空業罷工,民衆皆力挺聲援,連受波及旅客表態支持,最後資方也作出讓步。過去運輸業也曾發起多次罷工,卻都無疾而終,爲什麼唯獨華航空服員成功?學者分析,民衆對罷工立場已較能感同身受,加上工會非常團結,同時也是臺灣民衆對於長期低迷的勞動條件積怨已久。

政大勞工教授劉梅君表示,過去罷工活動給民衆觀感是「洪水猛獸」,且民智未開,對於這樣的事情接受度較低,隨着臺灣勞動條件日漸低迷,工時延長、報酬降低,「因爲自己可能曾經也面臨過資方不合理的對待,慢慢的也能感同身受。」

劉梅君也表示,這次工會團結度高也是成功因素動作也很快,在投票表決通過後2天就立即發動罷工,「動員速度相當快,資方根本來不及招架」,加上空服員專業性高,不易被取代,能和資方談判籌碼就大。

▲華航罷工。(圖/記者蔡惠如攝)

「還有一點,就是勞動條件長期低迷有關」劉梅君表示,早期航空業工作不僅外表光鮮亮麗,能周遊列國,報酬又高,「但曾幾何時,航空業已經從天上掉到凡間,不僅工作負擔越來越重,資方也沒有善意回應」,於是改爲桃園報到成爲最後一根稻草

網友稱這次罷工活動是「顏值最高罷工」,劉梅君則認爲,罷工成功與否確實和「實力」有關,站上街頭的空服員大多是年輕人,外表亮麗,不像過去多是中高齡藍領階級,如果是年紀大、臉上皺紋的勞工,情況可能就會不同。此外,航空業人力短缺、空服專業性高都是勞方手上最有利的「籌碼」。

▲華航罷工,工會宣佈成功,空姐笑了。(圖/記者‎周宸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