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地方媽媽展廚藝 錄製客家料理教學影片

吉安鄉公所推出「廚藝客味」系列教學影片,由鄉內料理職人邱春運用在地農產品,燒出一道道既不失傳統又富含創意的客家料理。(吉安鄉公所提供/羅亦花蓮傳真)

知名客家料理老師邱春連利用吉安鄉當季盛產蔬菜龍鬚菜等,製作麪條,在進而做成涼麪,推出夏季清爽「無油煙料理」。(吉安鄉公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吉安鄉長遊淑貞(左)在6集的教學影片中也穿上圍裙化身知名客家料理老師邱春連(右)的得意小助手,加入做菜行列。(吉安鄉公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上菜啦!防疫期間,在家開火烹調次數大幅提升,吉安鄉公所推出「廚藝尋客味」系列教學影片,由鄉內料理職人運用在地農產品,燒出一道道既不失傳統又富含創意的客家料理,讓民衆能從中找到做菜的靈感與動力

吉安鄉家人口占人口的4分之1,過去隨着日本人招西部客家人在當地種植菸草、開墾農田後,便保留許多舊時客家傳統文化美食。由於疫情影響宅家自煮機會提升,民衆也會上網搜尋製作料理的相關影片,豐富餐桌上菜色

吉安鄉公所有鑑於此,邀請知名客家料理老師邱春連,將傳統的客家風味菜,結合創意與在地當令食材,推出共6集的「廚藝尋客味」系列教學影片,介紹30多道葷素客家風味料理,並用國語客語解釋每道菜的製作過程,教學料理外,亦能推廣客家美食文化。

由於臺灣客家菜多源於東江菜系,屬粵菜的一支,早年客家人生活刻苦,爲快速補充身體所耗的鈉與熱量,所以食物較重油脂且偏鹹,因此發展出印象中客家菜多「鹹、香、肥」,不過現代人講究健康飲食,邱春連也爲此設計一套夏季清爽「無油煙料理」。

她說,疫情期間宅在家,運動機會減少許多,相信這段日子不少民衆量體重十分有感,因此利用當季盛產蔬菜瓜果類,製作出各種少鹽、少油,無負擔採健康取向的料理,如將龍鬚菜等蔬果製作的麪條做成涼麪,或是香芋炊飯黃豆米飯豆腐乳蒸肉蔥油雞等。

吉安鄉長遊淑貞在6集的教學影片中也穿上圍裙,化身邱春連的得意小助手,加入做菜行列,藉機學習客語和廚藝,她表示,無油煙料理教學皆運用當季盛產蔬菜瓜果類,連結吉安在地農產業,如吉安四寶「米、韭、芋、龍鬚菜」入菜,好吃又健康,而這些客家菜,簡單易學大家家中,亦能用廚藝與創意找回客家好味道及家人健康的防疫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