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漾年華罹乾癬性關節炎 女大生道出重生關鍵

張小姐秀出手機裡昔日遭受乾癬性關節炎折磨時手部關節腫脹的照片,鼓勵病友,不要放棄,找到正確的治療方式就不會那麼辛苦了。(馮惠宜攝)

臺中榮總結合皮膚科與免疫風溼科專科醫師與技術人員,執行跨科整合服務,幫助病人早期診斷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以調整治療方向。(馮惠宜攝)

21歲張姓女大生兩年前皮膚開始出現乾癬狀況,不到一年的時間,全身脫皮、多處關節腫脹疼痛,不但面容不佳,還稍稍一動就會痛,經看過10多位皮膚科醫師,狀況仍無法改善,最後她甚至想放棄生命,後來媽媽帶他到臺中榮總確診爲乾癬性關節炎,透過醫護團隊共同照護,皮膚和關節症狀明顯改善,她17日也現身鼓勵病友,不要放棄,找到正確的治療方式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張姓女大生說,她兩年前開始出現皮膚症狀,全身脫皮,幾乎體無完膚,跑遍各醫院皮膚科都說是乾癬,服用類固醇藥物病情仍反覆,一年前開始出現關節疼痛,手指和膝蓋關節變得腫脹疼痛,腳跟和下背也會疼痛,連扣內衣都有困難,甚至走路都需人扶,最嚴重時幾乎癱在家中,最後是媽媽不放棄,跟她提起「中榮還沒去看過」,纔到臺中榮總就醫。

臺中榮總皮膚科醫師閻忠揚指出,張姓女大生透過臺中榮總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共同照護團隊照護,接受關節超音波檢查和完整的身體評估後,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經過生物製劑治療一個月後,皮膚和關節症狀即改善一半以上;治療三個月後,症狀已全部消失,不需再吃口服藥物,只需每月返診注射一針生物製劑即可穩定控制疾病狀況。如今的她可以正常的生活與工作,不再受病痛的折磨。

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溼科醫師賴國隆指出,乾癬性關節炎早期診斷不易,有些乾癬性關節炎患者診斷時已經關節變形或腫脹疼痛不堪,臺中榮總自2016年起開始推動乾癬跨專科照護團隊,結合皮膚科與免疫風溼科專科醫師與技術人員,執行跨科整合服務,幫助病人早期診斷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

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黃文男指出,中榮研創52個關節超音波診斷技術,可以在疾病的臨牀前期階段,也就是病人還沒自覺關節腫痛之前,就能發現關節炎的存在,進而提早調整治療策略。他也強調,在早期診斷與積極治療下,絕大多數病人的病情都能得到改善,六成的病人可達到「最小疾病活動度」之治療目標。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專線:1925(依舊愛我)24小時服務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