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頭條/國安局長反恐過激 重創隱私權

國安局長亞歷山大「以安全之名」,爲政府竊取資訊能力掀起了一場大革命。(圖/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5年年底,隨着伊拉克路邊土製炸彈造成美軍嚴重死傷案件接近歷史高峰國家安全局(NSA)新任局長爲了遏止每天讓數十名美軍死傷的恐怖攻擊,開始推動一個激進計劃

當時,超過上百個美國分析小組,努力搜查可能找出伊拉克製造與藏匿炸彈地點電子資料片斷。

但國安局長亞歷山大將軍(Gen. Keith B. Alexander)想要的不僅是「片斷」。他想要一切:每一封伊拉克人的電郵手機通話簡訊,都可能要透過局裡功能強大的電腦過濾。是的,他們就是要在大海里撈到針!

這個前所未有的、被稱爲「即時地區閘」(Real Time Regional Gateway)的資料收集計劃的確發揮了作用。2008年底,美軍因土製炸彈攻擊而死傷的數字大幅降低。

亞歷山大掌舵8年間,悄悄的「以安全之名」,爲政府竊取資訊的能力掀起了一場大革命。而且,就像在伊拉克一樣,無論國內國外、無論合法或不合法,他什麼資訊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