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冤枉錢!快改掉吹冷氣「3個壞習慣」 專家:開開關關最耗電

臺灣酷暑難耐,吹冷氣省電省錢秘訣。(圖/記者一中攝)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今年夏天熱到爆!臺北7到8月高溫破37度以上天數多達19天,破了設站120年紀錄,對民衆來說,不管白天或晚上,待在室內不開冷氣幾乎熱到無法忍受。不過在涼風中徜徉享受,可能不自覺就浪費大量的電,養成錯誤的使用冷氣習慣白白花了冤枉錢

以下3點是許多民衆都有的使用冷氣壞習慣

1. 頻繁開關冷氣。

這一點是最多民衆會犯下的錯誤,當短暫外出時,爲了省電就習慣性將冷氣關上,等到返家再次開啓,但事實上離開時間只要不超過1小時,是不需要關冷氣的。特力屋員工指出,冷氣電量最大的時候,就是開機啓動當下和將室內降溫至設定溫度過程,之後維持室內溫度雖然仍會耗損電力,但所耗的電量較少。

若是短暫離開1小時,冷氣關機室內溫度會提高3度,再次打開啓動和降溫過程都很耗電,反而比冷氣持續開着還不划算;此外,就算是離開2小時,也可以不把冷氣關機,只要先調高溫度2度,回家時再調回需要的溫度,也能縮短降低室溫的時間,整體而言也會比開關機省電。

▲使用冷氣時,小心誤踩地雷反而更浪費電。(圖/記者張一中攝)

2. 調低溫度求降溫。

有些民衆很怕熱,無法忍受室內慢慢降溫,或覺得溫度低一點才舒服,選擇把冷氣開強、溫度設定很低,但冷氣降溫過程非常耗電,而且只追求降低室溫,並不會真的感到舒爽。

專家建議,室內與室外溫差4到6度最爲舒適,民衆可以先打開電扇、調高冷氣風量,就能有效降低體感溫度,且根據空氣下降原理,搭配電扇更能有效循環冷空氣。

3. 除溼模式更涼。

網路上流傳,打開冷氣時使用「除溼模式」(dry mode)會更涼快。事實上,當空氣中溼度降低時,人體散熱會更順利,但也不代表溼度越低就會越涼快,適合的溼度應介於50%到60%之間,整體而言,使用「冷氣模式」才能更快降溫。

另外,坊間流傳只開啓冷氣的除溼功能就能變涼,但室內溫度是不會因爲除溼改變,想要除溼專家建議還是使用專門的除溼機,除了能更快達到效果,也更能省電、省錢。

▼冷氣不關其實更省電。(圖/翻攝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