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臺措施搶醫療人才? 醫:臺灣應反思「人是自願的」

大陸公佈惠臺措施臺灣醫師可在取得大陸醫師資格後申請執業註冊。(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大陸國臺辦公佈31項惠臺措施,包括臺灣醫師可按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註冊短期行醫、取得大陸醫師資格可在大陸申請執業註冊等。消息一出,有人憂心是否會造成醫療人才流失。對此,新光醫院院長洪子仁強調,人都是自願的、是搶不走的,臺灣應反思並檢視用什麼職業環境條件來留住人才。

在31項惠臺措施中,有3項和醫療人員有關,包括第26項「在大陸高校就讀臨牀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的臺灣學生,在參加研究生學習一年後,可按照大陸醫師資格考試報名的相關規定申請參加考試」、第27項「取得大陸醫師資格證書臺灣同胞,可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執業註冊」。以及第28項「符合條件的臺灣醫師,可通過認定方式獲得大陸醫師資格。符合條件的臺灣醫師,可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註冊短期行醫,期滿後可重新辦理註冊手續。」

洪子仁指出,其實近10年從整個世界波動看得出來,人才流動和競爭激烈很多,因此人才競爭不只是大陸跟臺灣之間,在全球化之後,人才的移動其實更密切、快速。但針對惠臺措施,他也談言「其實已目前這3個條件來看,確實某種程度一定會吸引一部分的人。」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從人才競爭的觀點上來看,不能說是搶人才,人是自願的,沒有人強迫的了。」洪子仁說明,人才競爭的重點是「怎麼在本地的用更好的基礎環境、職業環境讓人留下來」,畢竟人會移動是「不得已的」,例如外勞來臺灣工作,就是因爲生活、需要多一點錢才選擇離鄉背井。

洪子仁進一步指出,在人才移動上面也同樣有「不得已」的現象,當一個人發現這塊土地上的職業環境有挑戰跟困難,這時剛好有別人跟他招手,提供比較好的環境、比較好的薪資等條件,人就會有「自主意識去做出選擇」。

洪子仁強調,與其用惠臺措施說他們想搶人才,不如想成「臺灣的醫療環境該怎麼留住這些人才」,這纔是最值得思考的。他認爲,惠臺措施其實可以當成一個訊息,讓臺灣去檢視一下自己的環境跟條件,要將環境跟條件優化,才能在人才競爭下擋住人才流失。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