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吹起綠色風 亞洲債券報酬佳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估算,爲達成氣候目標,東南亞國家在2016年至2030年間,每年需要在基礎建設上投資2100億美元。亞洲各國總投資額達1.7兆美元的龐大規模,其中大量投資集中於五大產業的能源、運輸、建築、工業、農業。

瀚亞投資表示,目前亞洲當地貨幣及外幣債券市場的市值達22兆美元,佔全球債券市場18%,但觀察發行永續發展債上,亞洲國家比重出現提高,截至2021年3月底,亞洲永續發展債市的流通債券金額達3013億美元,約佔全球永續發展債券市場的20%。

永續發展債券可分爲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和可持續性發展債券。瀚亞投資強調,亞洲是全球經濟減碳的重要角色,光是大陸的碳排放就佔全球碳排放的30%,因此大陸綠色債流通量佔亞洲總流通量的70%,其次分別爲日本10.8%和韓國的9.3%。儘管大陸減碳投資額度,已達全球減碳投資額度的三分之一,但現階段的能源基礎建設仍相當依賴煤炭,使其邁向碳中和的路上依舊充滿挑戰。

亞洲社會責任債和可持續性發展債發行量,各爲354億美元及411億美元,日本與南韓是這兩種債券的最大發行國,亞洲開發銀行也正致力推動社會責任債加速發展,刺激投資人興趣不斷增加,瀚亞投資看好這個趨勢,將有助醫療服務與貧困救濟領域的融資。

瀚亞投資認爲,目前正是兼顧永續發展與報酬的絕佳投資時機,因亞洲ESG債中,評等最佳與最差,僅相差26個基點,低於歐洲相差55個基點,意味早期投資人得以在亞洲永續債市獲得可觀報酬。且亞洲各國政府陸續借由興建基礎建設,增強自身國家的氣候抵禦力,並朝向減碳目標邁進,預計亞洲債市將在發行市場扮演重要角色,提供更多元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