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賺人氣又賺錢 重慶馬拉松做對了什麼

新華社重慶3月30日電 題:既賺人氣又賺錢 重慶馬拉松做對了什麼  新華社記者谷訓  它是中國西部首個全馬賽事,它是世界田聯金標賽事,它還被業內人士認爲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的馬拉松賽事之一。  “重慶馬拉松已經成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商業IP,是重慶的城市名片,更是中國馬拉松賽事體系中市場化運營的標杆。”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組委會執行主席金飛鴻說。  3月24日舉辦的2024年重慶馬拉松吸引了一衆國內外高手參賽,男、女冠軍均打破賽會紀錄。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名馬拉松運動員和愛好者參賽,全馬選手和迷你馬選手各1.5萬人。本屆賽事預報名17萬人,其中全馬報名人數超過15萬人,中籤率爲3.98%,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中籤率則創歷史新低。  本屆重馬跑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在賽前對記者說:“重慶是一個很迷人、很浪漫、很優秀的城市,很高興能在重馬賽道上再一次感受重慶的美麗。”  “馬拉松是生根於城市的,知名的馬拉松賽事都有非常突出的‘城市性格’。”重慶重馬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說,重馬最突出的“城市性格”就是煙火氣。按照跑友愛用馬拉松舉辦地的特色美食來給賽事取暱稱的習慣,重慶馬拉松又被稱爲“火鍋馬”“小面馬”。  城市賦予重馬性格,重馬則改變了重慶人的運動觀念。李偉說,2011年前,重慶市民對馬拉松的認知度還很低,2014年以前報名都報不滿,還得靠主辦方發動企業單位組織報名。而現在,重慶已有上百個民間跑團,跑團成員從幾十人到上千人不等。以前的比賽大多是跑者個人報名,現在以跑團爲單位報名的越來越多。  金飛鴻認爲,與其他大衆運動項目相比,馬拉松的一大特點是受衆人羣廣、參與度高,因此辦好一場馬拉松就是對整個城市的一次有力宣介。“重馬現在已經成了重慶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金飛鴻說。  近年來,中國馬拉松賽事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全年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賽事有千餘場。“我認爲這是因爲馬拉松賽事同時具有全民健身、城市營銷和促進消費三項功能。”李偉說,在服務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同時,馬拉松賽事還應“念好生意經”。  重慶馬拉松自2018年開始實現盈利。2019年2月,南岸區區屬國資企業重慶重馬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成立,負責重馬賽事運營,開始由政府主導走向市場化道路。金飛鴻認爲,政府可以作爲賽事的前期培育者,賽事成長到一定程度後就應該交給市場。“國內外成功的賽事體系走的都是市場化道路,(這樣)才能夠長久。”  現在,重馬體育公司在聚力打造系列品牌賽事的同時,逐漸拓展非路跑業務,開展了體育培訓、研學活動、大衆田徑達標、健身健美賽事等業務,朝着大健康產業邁進。  早在2014年,重馬就首次嘗試了商旅文體聯動。2016年,首次舉辦重馬體育健康產業博覽會。2018年攜手四川航空打造川航重馬航班,品牌運營和市場營銷深度融合。2019年重馬體育公司成立後,加強了商旅文體融合,舉辦了重馬體育博覽會、重馬嘉年華等配套活動。2023年,首屆重馬國際消費節舉辦,實現“展+會+賽+節”四位一體。  本屆重馬爲促進文體商旅深度融合,實現體育爲經濟賦能,先後舉辦了2024成渝體育產業聯盟暨第六屆重慶市體育產業博覽會、重馬“火鍋馬”美食節、重馬國際消費節、無人機光影秀、長江商學院邀請賽等配套活動。在2024成渝體育產業聯盟暨第六屆重慶市體育產業博覽會上,8個體育戰略合作項目在現場集中籤約,簽約總金額達20億元。  談到體育賦能經濟的功能,李偉說:“馬拉松是一個大平臺,可以搭載和鏈接很多內容。”目前,重馬“跳出體育做體育”,與旅遊、商貿、文化等多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理想的收穫。(參與採寫:楊芊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