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下個十年怎走? 立委向邱泰源喊話要做全民的部長

前立法委員、準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出席「健保永續健康臺灣」研討會。記者李青縈/攝影

賴清德總統即將在5月20日上任,新內閣人選也陸續出爐,首位醫師總統賴清德推動健康臺灣政策,其中健保改革備受關注,醫界認爲健保已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前立法委員邱泰源表示,這是公佈內閣名單後他少數公開行程,今天是來學習的,不會針對健保相關主題評論。

臺灣健康經濟學會、醫師公會全聯合一同舉辦「健保永續健康臺灣」研討會,主題包含健保支付變革,以及健保永續等。會中除臺灣健康經濟學會理事長黃心苑、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外,新內閣成員包含衛福部準部長邱泰源、衛福部準次長呂建德,以及立法委員陳昭姿、王正旭等人皆出席。

全民健保成立近30年,陳昭姿指出,第一個10年大家都很開心;第二個10年雖然有些挑戰,但仍有驚無險的過去;第三個10年健保已經在崩潰邊緣。她強調,健保在GDP佔比實在太低,已經變成「小病保得好,大病保不好」;因此民衆黨、國民黨聯手推出健保點值改善草案,希望至少保障健保點值至少有0.95元。

此方案上路也需要4項配套,陳昭姿說,第一,分級醫療要落事;再者,點值提高後醫院盈餘有一定比例要改善職場環境;第三,藥價差要改善,不該持續挖東牆補西牆;第四,指示藥退出健保,進一步減少民衆就醫次數。她更呼籲邱泰源要「忘記醫師公會理事長的身分,要做全民的部長」。

邱泰源說,今天不針對主題評論,自己是來學習的。但他隨即在現場細數過往執業往事,「中華民國醫師這樣兼顧醫事人員發展,我想除了我以外也沒有太多人」,期待有一天是病人站到街頭爲醫師發聲,而不是醫師或是其家屬。他說,醫療改革有3原則醫療品質要維繫、醫事人員有尊嚴、醫院順利運轉。

衛福部準次長呂建德,過去曾取得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他談到德國的健保是採取「社會保險制」,並有着三項原則精神,社會團結、補充原則、互相協商,他相信這也是臺灣健保邁向下個十年的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