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斷理還亂! 葉匡時:高鐵10年內不會有明快結束

▲前交通部葉匡鐵口預期高鐵問題未來十年之內都不會明快的結束。(圖/記者林潔玲攝)

記者林潔玲/臺北報導

高鐵問題剪不斷理還亂,不只破產還有仲裁案等,牽扯太多問題。1月13日已正式離開交通部的前部長葉匡時接受TVBS專訪時指出,雖然未來高鐵局得設法讓高鐵營運中斷,但後面政府與高鐵的爭議,「已經可以預期,未來十年之內都不會有明快的結束,一定會有很多法律訴訟」。

針對財改案最終以18:0完敗的局面,葉匡時在接受專訪時也感嘆的說,其實在11月29日國民黨選舉大敗以前,溝通都還算順利,民進黨內部也都還有討論空間黨團內部都並沒有很一致的否定,但在29日以後,氣氛就完全轉向。因此,原來是專業的問題,最後碰上政治就扯不清了。

高鐵落得將破產的局面,葉匡時進一步說,最大關鍵問題就是臺灣高鐵「用很少的錢玩很大的案子」。由於臺灣高鐵當初與中華高鐵在競標時,是低價搶標,原本政府還需要出資近1500億元,臺灣高鐵卻不僅不要政府出資,還要給政府1千億的回饋金,一來一往就高達2500億。

「兩家公司評估有2500億這麼大的落差,若臺灣高鐵有當初的2500億元,就不會落到將面臨破產的局面。」葉匡時說,一個工程建設費用約4千億元,但當初原始股東僅真正出資2600億元,這就等於買2億的帝寶,卻只出400萬,之後就必須借錢,想當然利息就相當高,導致臺灣高鐵資本結構不健康。

針對外界質疑爲何財改案不早些提出,對此,葉匡時也承認,時間的確較爲緊迫,若是高鐵公司早2~3年提出財改案,或許結局就會不一樣。高鐵公司不僅有五大股東,其他包括銀行散戶企業等也有不少單位投資

中鋼、臺糖航發會中技社等,當初都投入資金,但途中有些人認賠殺出,從特別股轉成普通股,放棄資產優先權。葉匡時更直指,當初最大的錯誤就是不該讓航發會等注資,最後根本都是被逼着轉換成普通股,根本不應該讓政府來做保證,也因爲頭已經洗了一半。所以整體來看,他也認爲,高鐵問題藍綠都應該負責,大家應該要拋開歷史包袱,更專業的看高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