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中小學生跨域統整學習 教育部提供公版教材

教育部推動「PBL-STEM+C跨域統整學習紮根計劃」。(林志成攝)

爲推動中小學運算思維及跨域統整學習教育普及紮根,教育部委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等4所大學辦理「PBL-STEM+C跨域統整學習紮根計劃」,同時因應遠距教學,將原先適用於電腦操作的軟體教具,研發調整成適用手機及平板等載具的模式,結合全國中小學生生有平板政策,方便師生行動學習。

教育部「PBL-STEM+C跨域統整學習紮根計劃」,以資訊爲工具,跨領域融入數學、物理、化學及自然等學科,透過專題導向式的教學,引導學生從主題發想、分解問題、模式分析及邏輯推演等步驟循序漸進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部表示,本計劃透過「恆星-行星-衛星」星系分層合作的概念,於全國設置星球基地學校,計劃大學爲恆星基地,輔導區域內學校建立行星基地,行星基地再邀請周邊學校加盟成爲衛星基地,共同組成共備研習小聯盟,相互支持學習,目前累積有5所恆星基地、69所行星基地、701所衛星基地及69個小聯盟。

教育部針對參加計劃的教師安排「公版教具認證」及「公版教材認證」至少6小時的研習培訓,並請大學教授帶領中小學教師進行每月1次、每學年共8次的分區在地實體輔導及共備研習,也提供恆星基地編撰的公版教材、教師手冊及由各衛星基地分享的教材,教師可依課程需求引用或改編教材,進而達到資源共享、教學共好的理念。

參與計劃的嘉義縣大林國中張佑正老師提到,學生在上課時將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實際畫成流程圖,融入程式學習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藉由操作教具得到實體回饋,當學生的學習跟生活結合,更能增加學習興趣,未來也期待與不同學科的教師一起做跨領域的結合。

教育部指出,本計劃於今年已補助教具4300套,預估使用的學生數達4萬9835人次。有興趣瞭解的學校或教師可至本計劃網站查詢(https://www.fablab.nknu.edu.tw/),或洽國立高雄師範大學PBL-STEM+C跨域統整學習紮根計劃團隊詢問相關事宜,電話是(07)7172930分機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