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 請跳出末代王孫情結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心理分析學派對分析人類社會現象做出具體貢獻,幫助我們瞭解一些難以解釋的個人行爲。例如,「斯德哥爾摩症候羣」用來解析對被迫害者卻愛上迫害者的現象,「伊底帕斯情結」用以解釋「戀母弒父」的恩將仇報現象。還有一種心理學家討論較少的特殊現象,我將其稱之爲「末代王孫情結」。

「末代王孫情結」的標準外顯情狀大概如下:在溫和的外表下,他們往往有一種特別的、近似於驕傲的矜持,對自己的出身非常敏感,當外人不提時,他們是很正常的,但一旦感受到自己的出身被周圍的人注意到時,他們就會顯現出一種特殊反應,想要強烈地與「祖輩榮光恥辱」切割,以凸顯他們的自我。

他們有一種介於自卑與自傲之間的複雜情感,在一些關於明清時期末代王孫的記載上,可以看到這些情形,他們除了感慨「後悔生在帝王家」之外,也會在人生中有些激越的表現。之前大家所熟知的陳師孟蔣友柏等,也許就是其中一些例子,而最近成爲風頭人物的蔣萬安,恐怕也是難逃這種情結的人吧!

「末代王孫」會感慨生不逢辰,因爲在王朝高光時刻,他們沒有享受過榮耀,但是當王朝崩塌後,卻得概括承受王朝的恥辱。一種憤憤然的不平之氣油然而生,因爲他們無可選擇出身,憑什麼就必須在肩頭上橫加這麼多恥辱的壓力?因而,他們往往會刻意避談出身所帶來的光環,反而會極力向人顯示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憑自己努力所得,和其祖輩沒有關係;同時,他們也會特別刻意要切割祖輩所給他們帶來的恥辱,表示一種「斷根」的決絕。

暫且不論蔣萬安領銜提出《威權統治時期人民權利受損恢復條例》,是否是想選臺北市長的起身炮,但其行爲卻正是「末代王孫情結」的展現。

也會有另外一種解讀,認爲這是蔣萬安有勇氣站出來爲祖輩「贖罪」的表現,但其實這只是一種對此情結「合理化」的掩飾而已。

蔣萬安的祖父依然是臺灣許多人心目中表現最好的總統,他曾祖父對臺灣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如果真是這麼勇於承擔祖輩的一切,當許多綠營人士羞辱經國先生及其曾祖父蔣中正先生時,我們何曾看過蔣萬安勇於站出來,爲他們兩人的歷史地位辯護,以捍衛祖輩的尊嚴呢?這點其實恰好是他具有「末代王孫情結」的最大證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血緣,不需迴避,面對祖輩們的榮辱對錯,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蔣萬安不經意的「末代王孫情結」,只在「救贖」上加碼,對「祖輩榮耀」噤聲,反而是在幫助綠營可以擴大「羞辱」他的祖輩。

如果蔣萬安先生真的還要領銜提案到底,那麼他就只是繼續走在以羞辱先輩成就自己的道路上而已。鄭重奉勸蔣萬安先生,用智慧跳出「末代王孫情結」。這個案子真的不適合由您提出,還是退出以保全祖輩及自己的名節吧!語重心長,還請千萬斟酌!

作者孫文學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