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重磅利好!下週A股怎麼走?17大基金公司火線解讀

(原標題:降準重磅利好!下週A股怎麼走?17大基金公司火線解讀)

週五往往是發佈大消息的時刻!

就在7月9日晚間,央行宣佈,於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爲8.9%,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究竟此次降準有何重大意義?對股市有哪些影響?基金君火線綜合了廣發、南方、招商華泰柏瑞農銀匯理財通博道浦銀安盛、平安基金、匯豐晉信、萬家、工銀國際、創金合信、富國、國泰、光大保德信、鵬揚等基金公司解讀。

降準時間和幅度遠超預期

在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會提到降準,而此後大部分分析師都在猜可能是定向降準,而在9日央行宣佈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一萬億。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此次央行普降的時間和幅度均大超市場預期。

南方基金表示,此次央行普降的時間和幅度均大超市場預期。降準一方面配合地方債放量發行,6月社融數據超預期已有一定體現,一方面用於置換下半年MLF的大量到期,另一方面扶持中小微企業和綠色經濟發展。利率方面,下行空間打開,貨幣寬鬆或導致欠配資金的提前入場,樂觀估計利率有望降至2.9%,震盪中樞降至3.0%。股市方面,資金流動性一直寬裕,降準短期利多情緒風格依然偏成長。

廣發基金表示,此次央行降準超出市場預期:一方面前期中國經濟存在放緩跡象但仍處於高景氣區域,另一方面財政上半年進度較慢,普遍預期即使穩增長也會優先“穩貨幣寬財政”,因此降準政策超出預期。

同時,降準也有助於扭轉市場對於下半年的流動性的擔憂。下半年MLF到期壓力較大,且存在城投債尾部風險,降準落地則有助於修正市場對於流動性收緊、利率中樞上行、信用風險暴雷的悲觀預期。

招商基金表示,實際上,此前7月7日的國常會上就已經時隔一年再次提到“降準”,從歷史情況來看,央行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會響應、時間在2天到2周不等,此次響應非常及時。從降準用途來看,此次降準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於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佔比。進而,此次降準有助於增加金融機構的負債端資金穩定性及降低成本,並有助於降低社會的綜合融資成本、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等。

匯豐晉信基金首席宏觀及策略師閔良超表示, 7月7日是國務院在2021年首次釋放降準信號,央行隨後跟進落實全面降準,超出市場預期。降準對股市影響偏中性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定性。目前央行貨幣政策框架以價格型調控爲主,降準等數量型調控更多是爲了保持合意的貨幣供應,成爲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後的常規操作,不能通過降準推導出貨幣政策後續將全面寬鬆。

萬家基金表示,這次降準發生的比市場預期的更快,力度也比市場預期的大,顯示六月份的宏觀數據可能出現了更加明顯的放緩。我們已經看到一些高頻數據顯示汽車和房地產銷售的數據六月確實已經進一步放緩,下半年經濟放緩的方向不會改變,但是政府在邊際上放鬆貨幣政策,有助於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疫情時代經濟定沒有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尤其是服務業和中小企業依然面臨挑戰。影響居民的收入和消費。今年以來頻繁推出的行業整頓政策可能也影響了經濟的復甦。政府推出降準的政策,可能希望部分對衝以上這些不利因素

非常關注即將公佈的六月份宏觀數據,尤其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可能繼續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在四月份和五月份銷售總額的數據都明顯低於市場預期。但是依然認爲中國今年將會超額完成政府定下的經濟增長目標。

降準扭轉市場對下半年流動性擔憂

對於市場擔憂的流動性問題,不少機構認爲此次操作釋放了貨幣政策寬鬆的信號,打消市場對資金面的擔憂。不過,整體來看,貨幣政策的主基調不會變。

富國基金表示,當前時點降準表明央行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決心。全面降準使得流動性預期邊際向寬鬆的方向修正,對權益和債市都是有推動的,短期市場或會反應全面降準的超預期。流動性從“結構性緊信用,穩貨幣”向“結構性緊信用,寬貨幣”邊際修正。近期“緊信用”以結構性爲主,壓縮表外融資,或劍指“地產+城投”,但金融對實體特別中小企業的支持不會減弱,繼續支持中小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農銀匯理基金表示,本次降準有助於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佔比,提升銀行負債端的穩定性。降準置換MLF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激勵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對於金融市場,此前投資機構普遍擔心下半年地方債發行、美聯儲縮減QE規模等因素將對國內流動性環境產生衝擊。此次操作釋放了貨幣政策寬鬆的信號,打消市場對資金面的擔憂。

華泰柏瑞表示,降準或爲穩貨幣預熱,十四五開局穩字當頭:央行負責人將此次降準解釋爲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後的常規操作,釋放的約萬億資金部分將用於對衝MLF到期以及7月中下的稅期高峰。7月至年末MLF到期量達到4.15萬億;同時地方債發行提速,客觀上也要求較爲寬裕的貨幣環境。因此雖爲全面降準,但主要目的仍在於穩基本盤+扶持實體,做好十四五開局之年穩定基本盤的工作、應對外部不確定因素;而對於地產和地方債務的結構性信用收縮難出現逆轉。

此次降準要求可能不會改變央行中性貨幣政策的總體取向:從基本面的角度,一方面,下半年國內經濟回落、通脹壓力下行,貨幣政策明顯收緊的窗口期已經過去;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回落但斜率暫時比較平穩,且結構更均衡,在不出現風險事件的情況下,期待政策明顯轉鬆也不具備基本面基礎。近期市場對流動性預期普遍降低,此次超預期降準或對短期市場有所提振。

博道基金認爲,此番降準,央行維穩態度已經較爲明確。今年下半年MLF到期較多,疊加稅期因素,目前市場整體偏謹慎,降準可以部分起到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

正如央行所說,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於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

此外,相比MLF,降準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佔比,同時成本也比較低(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終極目的還是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不過,此前市場預期經濟基本面不差,可能是定向降準,但實際是全面降準,這一點相對有些許超預期。但考慮現在通脹高點已過,delta病毒對經濟繼續修復蒙上了陰影,央行降準維穩態度明確。

財通基金固定收益部認爲,此次降準主要是置換MLF,人民銀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2020年應對疫情時人民銀行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5月以後力度就逐漸轉爲常態,今年上半年已經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態。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後的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於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佔比,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人民銀行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浦銀安盛基金表示,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後的正常操作,爲對衝即將大量到期的MLF,以及7月繳稅大月的流動性缺口,總體來看銀行體系流動性將保持基本穩定。央行始終堅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平安基金表示,降準不一定導致銀行間資金面明顯寬鬆。央行表示,“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後的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於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七、八、九月的MLF到期量分別爲4000、7000和6000億,繳稅規模也在萬億量級,此次降準替換性意義更大,並不是大幅增加增量流動性。

降準對降低實體綜合融資成本的意義更大。降準有利於調整銀行的負債結構,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佔比,降低銀行的綜合融資成本,進而傳導到中小企業。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表示,本次降準顯示出中國貨幣政策“以我爲主、穩字當頭”的政策基調和“鬆緊搭配、張弛有度”的新特徵。從內部壞境看,下半年中國經濟面臨“一上一下”的壓力,即經濟增長速度向下和通脹影響向上,貨幣政策以“鬆緊搭配”進行鍼對性應對,基準利率和流動性總閘口不鬆,不搞大水漫灌;存款準備金利率和定向支持政策不緊,確保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輸血源源不斷,增強精準滴灌。從外部環境看,在全球供給衝擊引致全局性滯脹風險、美聯儲政策已有調整的背景下,中國貨幣當局保持了定力,充分把握了貨幣政策處於正常區間的相對優勢,以變應變,顯示出較好的政策張力。

我們認爲,中國貨幣政策適時適度的調整,將有助於中國經濟在外部壓力和內部壓力內部並存的複雜背景下,在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和促改革之間謀求一個動態的優化平衡。

鵬揚基金表示,這次降準大概率不是着眼於擴大總需求的總量政策,也並非資產泡沫,更像是一個結構性的政策。下半年債市整體上依然會是區間震盪,目前經濟增長和通脹水平都不支持債券即刻走出大牛市,短期內利率下行過快有超預期,降準的資金也不太可能支持債市加槓桿,這點可參照近期金融委會議。

股市上成長板塊更受益

談及此次降準的影響,成長板塊或相對受益,短期對市場有提振作用。

招商基金表示,此次降準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資金市場的成本,另一方面若能緩解社會融資成本、也有助於經濟的進一步均衡修復,對於上市公司的業績和估值均有一定積極推動作用。

在這種背景下,本次降準信號放出後,A股市場大概率會在一定時期內出現正向反饋,在成長和價值板塊中均可以挖掘值得配置的標的,繼續把握A股市場震盪行情中的結構性做多機會。此外,降準落地後或利好債市行情,債市收益率大概率出現震盪下移,利率債下行勢頭可能好於信用債,同時期限利差或將收窄,但考慮到目前債市各品種收益率基本都在歷史偏低水平,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債市行情幅度有待觀察。

農銀匯理基金認爲,對於股票市場,友好的流動性環境將對權益估值形成支撐,風格上中小市值成長板塊更加受益。對於債券市場,寬鬆預期有助於壓低長端利率,預計10年國債收益率運行區間下移。

廣發基金對於後市表示,繼續看好科技成長。經濟預期和通脹預期下行,利率難以形成趨勢性上行走勢,高景氣成長風格相對受益。5月中旬以來我們持續看多成長風格,背後的原因就是美國的通脹預期見頂/中國的經濟增長階段性見頂,當前我們保持原有觀點不變。

浦銀安盛基金分析,本次降準整體上對流動性有所呵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邊際偏鬆。因此,對A股的影響主要體現爲流動性和風險偏好上,利好成長板塊。後市以新能源車、光伏、醫藥等爲代表的高景氣成長賽道或仍是主要佈局方向。

華泰柏瑞表示,中報季臨近,近期主要關注上半年景氣度較好的行業和公司,挖掘優質標的;從行業選擇上,繼續在新能源、大消費、醫藥、電子等板塊深度研究,優中選優。

平安基金表示,本週三開始,從國常會宣佈降準到全面降準落地,均超出市場預期,並且引發市場對月底政治局會議寬鬆論調的強烈預期,這也導致收益率短期快速下行。但是,央行態度並未明顯改變,不搞大水漫灌是底線。再考慮降準搭配後續的MLF到期及稅期,此次降準實際釋放的資金可能有限。

由此不宜對收益率下行抱太多的期望。後續仍需持續觀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量和價,只有短端資金價格實質下行,才能促發長端資產收益率下行,反之,當前偏樂觀的市場情緒下,收益率可能已經是階段性低點。儘管我們仍然維持下半年基本面利好債市的判斷,但短期情緒過於亢奮,而降準的實質影響未必很大,不宜過度追高,我們建議等市場有所調整後再進行配置。

創金合信基金表示,從實際資金面的影響看,下半年有四萬億MLF到期,下半年財政發債節奏可能加快,貨幣政策偏鬆意圖在於維持資金面保持平穩,大前提依然是不大水漫灌,流動性因素對股市中性偏寬,全面性估值提升依然存在難度,但支持本輪成長行情的主要邏輯行業景氣+貨幣寬鬆,仍將推動結構性行情。

國泰基金表示,此次降準的目的是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貨幣寬鬆對成長性較強的創業板指數相對利好,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等高景氣流動性敏感板塊繼續受益。債市方面,覆盤過往幾年宣佈降準後的情況,利率大多是下行的。利率能否持續下行核心在於貨幣寬鬆能否延續,資金利率中樞是否下行,目前值得觀望。

光大保德信基金表示,當前降準時機適宜,目前來看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比降低實際融資成本更迫切,後續通過降准以及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同時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或通過再貸款形式進行投放。情緒上對股債行情均有提振作用,當天市場已有所反應,後續短期來看普漲行情仍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