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麻不要輕忽 間歇性跛行可能是周邊動脈阻塞

跛行者要提高警覺是否罹患周邊動脈阻塞。(周麗蘭攝)

隨着年紀增長,每個人的動脈壁會因爲脂肪堆積而逐漸淤積、阻塞,以低密度膽固醇相關性最大,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心臟內科醫師黃睦翔表示,發生在非心臟的周邊血管稱爲周邊動脈阻塞疾病,輕者肢體末梢疼痛,嚴重時則產生肢體缺血、冰冷、蒼白、壞疽,也會危及生命。

黃睦翔醫師指出,動脈壁會因脂肪堆積而逐漸淤積、阻塞,管路內徑狹窄,血流量減少,末端組織能得到的養分及氧氣減少,使身體的器官受到影響,過程稱爲「動脈血管粥狀硬化」。

他表示,除了年紀越大發生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機率越高,抽菸者、三高族羣都是好發對象,超過八成的周邊血管阻塞病患者有抽菸的病史,煙槍族的血管阻塞疾病風險是正常人2至6倍。

黃睦翔說,下肢周邊動脈血管發生阻塞,會因阻塞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症狀,55歲以上患者的下肢周邊動脈血管阻塞患者,約50%無自覺有明顯的症狀,只略感下肢痠麻冰冷。

中度阻塞者可能會出現漸歇性跛行,腳部痠麻疼痛在休息片刻後,血液循環恢復足夠又能夠繼續往前走,但走一段距離後又再反覆出現同樣的症狀。

嚴重阻塞者則可能進一步出現肢端缺血危症,在休息時也會出現下肢疼痛,或有慢性無法癒合之傷口、潰爛、潰瘍等;臨牀上約有40%患者出現輕度、中度甚至重度的間歇性跛行。

黃睦翔醫師表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病人一旦開始出現間歇性跛行,約有4%病患在五年內可能面臨需要截肢;一旦出現肢端缺血危症,一年內的死亡率將近25%,若已嚴重到須要截肢的程度,一年內的死亡率甚至高達45%。

他呼籲,若有間歇行跛行症狀,應及早接受適當的檢查、治療教,加強控制危險因子,減少截肢風險,降低死亡率。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