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烏國海馬斯火箭被擊毀2關鍵 軍事專家解析俄軍「戰場殺傷煉」

烏軍一輛M142海馬斯火箭發射車近日遭俄軍擊毀,圖爲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同型車。(圖/DVIDS)

一輛烏克蘭軍隊美製M142「海馬斯」機動火箭發射車,日前遭俄軍9K720「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飛彈擊毀,是戰爭爆發2年多以來損失的第一輛,另外,據《俄新社》報導,日前也有一套烏軍「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遭擊毀。對此,有大陸軍事專家研判,海馬斯遭擊毀的原因,點出與粗心、無人機有關,並且解析了俄軍目前在戰場上使用的「殺傷煉」。

近日播出的央視軍事頻道節目《兵器面面觀》,邀請到大陸軍事專家邵永靈和魏東旭,參與討論海馬斯火箭和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遭擊毀原因。邵永靈指出,海馬斯火箭被擊毀的原因首先是粗心大意,透過俄軍無人機影像可看到,該輛海馬斯停在顯眼的空曠處,既沒有隱蔽,也沒有在移動。

俄軍9K720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飛彈。(圖/Sputnik News)

邵永靈認爲,被擊毀的海馬斯和愛國者系統,由於「打了就跑」的特性,使得一般偵查手段難以發現、追蹤,而無人機則可以做到。她也補充,儘管無人機也可以實施攻擊,但因爲威力有限,因此還是交由伊斯坎德爾彈道飛彈進行擊殺。

而魏東旭指出,在俄烏戰場上,俄軍現已發展出一套具高殺傷效果的殺傷煉,即透過派出大量無人機在戰場廣泛偵查,在發現高價值目標後,由一線指揮官調動伊斯坎德爾飛彈進行遠程打擊。此外,魏東旭還從俄軍近期幾個戰例觀察到,從無人機發現一目標到它被飛彈擊中,可能只有幾分鐘的時間,這說明俄軍可能已將指揮權下放到更基層的部隊,並調整無人機與其他部隊協調方式,提高作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