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歡慶植樹節 齊種2800棵樹苗營造多元林相與生態

金門植樹節慶祝活動上午於西埔村周邊造林地舉行,縣長陳福海(右三)與來賓合力種下希望之樹。(於家麒攝)

金門植樹節慶祝活動,與會來賓攜手協力種下2800棵金門原生樹種覆育林相。(於家麒攝)

學生代表們在林務所人員指導下種植樹苗,從小紮根愛護地球環保意識。(於家麒攝)

國軍官兵也動員人力協助種樹,爲在地多元林相及覆育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於家麒攝)

縣長陳福海(右前)與慈心基金會總監程禮怡(左前)簽訂合作造林協議,將捐贈6000組「水寶盆」協助金門造林。(於家麒攝)

「水寶盆」利用棉繩可吸水的「虹吸原理」穩定提供苗木水源,可提高近70%存活率。(於家麒攝)

活動中頒獎表揚申請綠美化營造工作的績優社區,以表彰其對環境營造的用心。(於家麒攝)

爲迎接3/12植樹節的到來,金門各界今(10)日上午齊聚西埔村周邊造林地盛大舉行慶祝活動,與會來賓攜手協力種下2800棵金門原生樹種,包括潺槁樹、豆梨、田代氏石斑木、月橘及相思樹等,輔以1400個「水寶盆」管理供水,提高苗木存活率,進而營造出在地多元林相及覆育生態環境。

金門2023年度植樹節慶祝活動上午於西埔村周邊造林地舉行,由縣長陳福海親臨主持,包括金防部參謀長李其桓將軍、福建高檢署檢察長鄭銘謙、金門地檢署檢察長郭景東、議員董森堡、楊育菡、慈心基金會總監程禮怡、各鄉鎮長與代表會主席、副縣長李文良與縣府團隊、多年國小及柏村國小師生代表等均出席植樹活動,現場熱鬧非凡。

據林務所表示,西埔村周邊造林地原爲天然下種之木麻黃林,因颱風、乾旱影響,樹木毀損嚴重,故此次重新整理約2.4公頃造林地,並選用金門原生樹種,輔以1400個「水寶盆」供水管理,可提高苗木存活率至70%,進而營造出在地多元林相及生態環境。

縣長陳福海表示,金門是一個美麗的花園,每年的植樹節,縣府會推廣植樹活動,讓大家一同建構美麗的島嶼。隨着時代進步,目前金門環境也與過去有所不同,可利用的國公有地數量也在逐漸減少,爾後植樹節將透過與社區、宮廟、公益團體及學校合作,由林務所提供植栽樹種與技術輔導,相關單位共同來管護,讓未來的金門處處是美景,成爲最適宜居的縣市。

活動中,金門縣政府也與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簽訂合作造林協議,由縣長陳福海與慈心基金會總監程禮怡進行簽約,今(2023)年將由慈心基金會捐贈給金門縣政府6000組「水寶盆」,預計使用這批水寶盆可在金門種下超過1萬株樹木。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總監程禮怡表示,這兩年和林務所透過和泰汽車贊助,在大、小金門已種下4萬5千棵樹,昨天也特別到這些造林社區及海岸走訪,發現樹木都已成長茁壯,未來也希望這些樹木都能夠成爲綠色風獅爺,一起來守護金門這塊土地。

據瞭解,慈心基金會近期也將把金門的造林經驗,帶到蒙古的沙漠區,讓金門造林的成就分享到海外;至於未來金門加強造林的需求,該基金會也會帶着「水寶盆」一同響應造林,將金門打造成鳥語花香的島嶼。

林務所長鄭向廷補充說明,今天種下的樹木,後續所方會接續進行澆灌、除草及修剪、補植等撫育作業,讓小樹苗方茁壯成林。金門目前已有近6000公頃的土地上種有樹木,但經過乾旱、颱風、火燒及外來種入侵,許多森林狀況不佳,亟需進行林相更新,未來林務所將會排定優先順序進行造林,也配合社區植樹需求培育樹苗,提升多元林木功能,讓民衆與社區親近森林、愛護森林。

活動最後也特別表揚2022年度各鄉鎮社區發展協會申請綠美化營造工作績優社區,包括金湖鎮信義新村社區、烈嶼鄉上岐村青岐社區、金城鎮東沙社區及金沙鎮斗門社區等發展協會,縣府特別頒發獎狀以表彰對社區環境營造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