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五窮六絕清倉離場?投資組合調整爲上策

全球股市現正處於紀錄高點,今年迄今股價上漲速度快於獲利增長。隨着被稱爲「五窮六絕」傳統的夏日淡季將近,投資者如果正在考慮是否該賣出手中的持股,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在決定「5月賣股,退場觀望」(sell in May and go away)之前,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Mark H. Haefele認爲應該審慎考慮以下因素

一、行情創紀錄高點後通常並不會損及短期回報。以標普500指數爲例,自1950年以來,該指數觸及紀錄高點之後的6個月內回報率爲4.7%。相比之下,在其他時間的平均6個月回報率爲4.2%。此外,指數也很少在創高點紀錄後立即大跌。標普500指數達到高點之後的6個月內出現逾5%跌幅機率只有11%,而在其他時間爲18.1%。

二、股市現在估值公允,而非偏高。目前,標普500指數的歷史本益比市盈率)爲18.1倍,接近20年平均值18.3倍。而且,當痛苦指數(通膨+失業)低於6.4%時(目前爲5.7%),標普500指數的歷史本益比爲20.1倍。

三、從過往數據來看, 在「五窮六絕」時離場往往伴隨着高昂代價。股市在夏季的回報率確實較低,但仍爲正值。自1928年以來,5月至8月的年化回報率爲2.3%。或許這聽起來不是太高,但長期仍能帶來極大的差異。如果投資者在1928年將100美元本金投資於標普500指數,並在5月份清倉離場」(在5月至8月將股票頭寸轉爲3個月期美國國庫券),那麼到現在的投資總值將爲5,800美元。但倘若投資者在整個期間堅持投資股票,那麼在1928年的100美元現在將變成逾16,000美元,幾乎是5,800美元的三倍。

因此,瑞銀繼續強調長期堅持投資的重要性。投資者不應以等到最佳時機進場作爲目標策略。儘管如此,投資者仍須對夏季低流動性帶來的潛在影響保持警覺。當前是調整投資組合的好機會,既確保能實現長期目標,又能防範短期波動

瑞銀認爲投資者單單憑着「五窮六絕」的傳說而決定清倉離場並非明智之舉。但在5月份採取計劃、保護和增長的方法,可幫助投資者爲夏季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