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樓市新政滿月 一線銷售:有影響但不明顯

央廣網北京1月16日消息(記者門庭婷)1月14日,北京、上海樓市新政迎來“滿月”,在13日-14日這個週末,不少中介門店迎來了久違的成交高峰。

持續調整的樓市中,2023年12月中旬北京、上海發佈的新政稱得上“重磅”。如今,新政落地已經“滿月”,“好戶型剩得不多”“一模一樣的房子數不清的掛牌”“客戶量沒有就會降價”“價格不確定還是想觀望”……這些真實的市場聲音,側面反映了這一個月的時間裡買賣雙方的博弈。

從售樓一線反饋及統計數據來看,新政確實對市場起到了一定“刺激”作用,但“理性”仍是主流。

新房市場:12月後兩週成交上漲1月份回落 部分新盤報喜

此番北京、上海的政策調整涉及到普宅認定標準,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以及住房貸款利率,其中普宅認定標準、首付比例,與此前調整的“認房又認貸”等規定,曾讓很多置業者持觀望態度,特別是改善型置業者。

新政發佈後迅速引起熱議,不少新房營銷人員及二手房中介第一時間將相關信息發至社交平臺,吸引置業者關注。

市場也給出積極反饋,特別是新政發佈後兩週時間內。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新政發佈後的首個週末(12月16日、17日),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網籤647套/6.31萬平方米,較上週末環比分別增長166%和130%。考慮到網籤數據的滯後性,從認購數據來看,該時間段北京新建商品住宅認購225套/2.81萬平方米,環比分別增長13%和25%。

此外,2023年12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6106套/68.4萬平方米,其中新政落地後成交4443套,同比增長28.4%,日均成交261套,較12月1日至14日日均增長120.0%。

上海樓市活躍度同樣有所提升。中指數據顯示,新政發佈後首個週末,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網籤977套/10.76萬平方米,較上一個週末分別增長126%、128%。

不過,市場的高熱度並未完全延續到1月份。中指在報告中指出,2024年1月以來,新房成交量有所下滑,1月份前兩週周均成交量與新政前一週基本持平。

值得關注的是,衆多新房中,部分在新政發佈前後開盤的項目,被認爲是“踩準了節奏”。

例如,中建玖合投資開發的北京中建·玖玥府項目於新政發佈之初,12月16日首次開盤,根據項目公佈的數據,首開當日銷售額達31.2億元。

近日,記者到訪該項目,售樓處熙熙攘攘,到訪人羣中有前去看房的置業者,也有學習交流的同行。據售樓處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超半數房源已經賣出,且建面108平方米等熱門戶型所剩不多。

上海樓市也同樣如此,12月16日,縵雲上海再次開盤,237套住宅認購率接近92%;理想之地四期收官房源開盤當天即實現清盤。

但熱銷的原因並不完全被歸於新政,有業內人士認爲,部分項目本身便具備較高的市場認知度與認可度,預期表現不會差,而新政發佈助推了一部分置業者快速做決定。

記者走訪了近期北京市場比較熱門的幾個新盤,部分置業顧問也表示,新政對於成交的實際影響並不是很大,項目本身的區位條件、產品設計等對置業者的吸引力纔是成交主因。

二手房市場:活躍度回升成交理性 “以價換量”趨勢明顯

二套房首付比例調整、普宅認定標準調整對二手房市場來說是重大變化,而市場最明顯的反應是諮詢、帶看增多。

新政發佈後首個週末,北京的一位房產經紀人便告訴記者,儘管天氣寒冷,仍能明顯感覺到帶看量增加,但成交暫時沒有顯著變化。

而在新政發佈一段時間後,北京、上海二手房市場熱度均有所回升。

據CRIC監測數據,截至12月28日,上海新政後日均成交量約爲608套,環比12月前14日日均成交466套上升30%,較11月日均成交531套增長15%。北京新政後日均成交量424套,較12月前14日上浮18%。

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則顯示,今年1月份前兩週,二手住宅成交量先降後升,1月8日至1月14日成交量環比增長超四成。

不過,儘管二手房市場活躍度有所回升,但增幅有限。克而瑞指出,上海新政發佈後兩週的漲幅屬於合理微漲,不少原本前期價格存在小幅分歧的客戶在這一階段集中成交,而北京12月與11月月均成交併無明顯改善,“在當前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新政僅帶來了成交改善,增幅並不顯著”。

市場一線的感知亦如此。新政發佈兩週後,一位在北京西城區就職的房產經紀人告訴記者,新政發佈以來,“看房的人多了”,但“成交略好一點點,沒有太大區別”。

近日,門店成交量出現變化。他透露,剛剛過去的週末(1月13日、14日)門店成交“非常火爆”,雖然暫時沒有詳細數據,但門店很多房源都已成交,“估計現在價格確實是下來了不少,持續關注的客戶可能有部分出手了。”

不過,他也坦言,成交價格沒有上漲:“一模一樣的房子都數不清的掛盤,客戶量沒有的話,那就會降價,現在的市場中客戶買房非常謹慎。”

這是很多購房者對新政的真實反應。新政發佈後的第一個週末,居住在北京的馬先生便與中介約好去看房。“二套首付比例降了,房貸利率也比較低,考慮入手一套供老人居住。”不過,最初對二套比較期待的馬先生在實際看房詢價後反而想“再考慮考慮”。他告訴記者:“沒想到這段時間房價降了不少,不確定以後市場怎樣,現在也不是剛需,還是再看看吧。”

成交價格也印證了這一趨勢。中指數據顯示,12月北京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跌0.63%,已連續8個月下跌,跌幅較上個月擴大0.15個百分點。新政落地尚未改善二手房下跌態勢。

整體來看,在一系列利好條件下,有需求的置業者已經出手,但市場仍舊較爲理性。這難免讓行業聯想到2023年9月“認房不認貸”新政實施後,市場熱度僅僅維持了一段時間,持續性不足。

1月13日,上海青浦區和奉賢區陸續發佈了最新的人才購房政策,進一步放鬆了限購條件,該政策也引發了市場對於一線城市部分區域限購進一步調整的想象。

未來,是否還會有更多利好政策出現,支撐2024開年迎來“小陽春”?不少業內人士持樂觀態度。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指出:“較爲寬鬆的政策環境爲需求釋放創造了良好條件,未來京滬政策仍有進一步優化空間和預期,在政策帶動以及優質改善項目供應增加等因素影響下,京滬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漸企穩恢復,市場‘小陽春’行情仍有一定預期,2024年市場銷售規模或將實現穩中有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