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技術交流會 產學獻策

「助攻碳經濟時代-2023淨零碳排技術交流會」,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左八)、主講者及貴賓合影。圖/李水蓮

在政府大力推動2050淨零碳排政策下,12月7日由教育部與國科會共同指導,明志科大、臺灣師範大學主辦的「助攻碳經濟時代-2023淨零碳排技術交流會」,於臺北科技大學先鋒國際研發大樓舉辦。

當天上半場主講者及議題,包括: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教授的「淨零碳排與企業治理轉型-ESG 、TCFD、 碳費、碳權」、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秘書長郭財吉的「面對淨零碳排,大學的永續發展」、明志科大材料工程系副教授簡順億的「鎂合金綠色永續-新一代低耗能環保防蝕技術」等探討碳經濟機會。

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表示,節能減碳、碳淨零、碳中和是國際大趨勢,可見碳經濟非常重要,企業與產業鏈亦開始重視ESG永續及CSR社會責任,讓臺灣更好,而大學實踐USR計劃,讓大學師生出走教室,實踐永續,善盡社會責任。

周桂田指出,臺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居重要一席之地,理當在全球治理上展現世界公民的量能。但隨着氣候變遷帶來經濟衝擊,淨零碳排已成爲搶救地球的共識。臺灣作爲出口導向國,面臨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及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必須儘早建立企業風險辨識流程及管理力。爲防止企業漂綠行爲,必須維持品牌商譽,創造永續價值。

郭財吉提到,大學肩負社會菁英與領導者之人才培育責任,傳承永續願景與理想,與全球永續發展息息相關;而大學經營必須符合永續發展理念,助益全球經濟成長、環境保護及社會公益之平衡發展,大學永續發展對國家與社會的影響既深且遠。

運具電動化及低碳化是汽車領域發展的重大需求,臺灣已開發自主品牌電動車且關鍵模組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運用新科技導入,進而達成節能減碳效益,加速邁向綠色營運。簡順益強調,鎂合金比塑膠還輕,具超輕量化、低鍛溫、易鍛造、強耐震、不受工件大小影響,且製程簡單,勿須冷卻系統。明志科大已啓動傳產轉型「綠色低碳及智能化」輔助方案,可以輔導企業轉型,目前已有多家業者洽談合作。

此外,下半場包括長庚大學可靠度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陳効謙的「電催化:二氧化碳再利用與節能技術」、臺灣師範大學光電工程謝振杰教授的「塑料永續的關鍵-智能辨識」、臺灣科技大學化工系助理教授遊承修的「結合製程強化之補碳技術開發與應用」、中興大學環境經濟研究學院特聘教授鄭政峰的「以植株健康管理增碳儲減碳排」、臺北科技大學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李魁鵬教授的「永續近零建築之認證與技術」等,期許共同邁向2050淨零碳排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