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荒狂燒 印專家籲「與臺灣合作發展」半導體產業

晶片荒狂燒,印專家喊話自家政府:合作臺灣發展半導體產業。(圖/達志影像)

印度英文報紙「德干前鋒報」(Deccan Herald)今天刊登印度電子產業協會駐臺人員的文章,文中建議印度政府與臺灣合作打造半導體產業。

這篇文章題爲「臺灣能協助印度發展半導體產業」(Taiwan can help India build semicon industry),由印度電子產業協會(Electronics Industries Association of India)駐臺灣副主任馬尼克(Manik Kumar)執筆。

文章介紹,臺灣的尖端電腦晶片生產能力獲得全球矚目,全球晶片產量逾6成來自臺灣廠商,如臺積電、聯電與旺宏電子等,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造成晶片短缺之際,世界主要車廠都得請求臺灣供貨。

馬尼克認爲,打造穩定供應鏈是解決晶片荒的唯一辦法,印度對半導體的需求同樣與日俱增,與臺灣合作看似是一個「具吸引力的選項。」

文章點出,雖然印度目前沒有完善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但除了晶片工廠外的其他組成部分卻存在於印度,比如說像英特爾(Intel)、超微(AMD)、聯發科(Mediatek)和谷歌(Google)等,都在印度駐點或開設實驗室。

文章說,在許多國際積體電路(IC)設計巨摯已開始在印度進行封裝測試(ATMP)業務的情況下,印度打造半導體產業之路實際上已展開。

馬尼克建議,印度應透過與臺灣簽訂雙邊互惠協議,擬出一套策略性計劃,學習臺灣的經驗、專業與技術。

他表示,印度有必要鼓勵民間業者參與打造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作法包括連結國內沒有工廠的IC設計公司,並擬訂策略設立晶片製造廠。

文章說:「長遠來看,如果印度有意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生態系統,臺灣可以成爲印度最好的朋友,從無廠的IC設計公司起步,逐步建立封裝測試能力,最後建造晶片廠。」

文章說:「如果印度可以從單一來源取得所有必要的經驗,那這個來源就是臺灣。」

德干前鋒報是號稱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Bengaluru)的最大英文報,馬尼克已在臺灣居住10年,對臺灣的資訊產業非常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