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超級中學肆意擴張對教育生態的破壞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郭琿峰,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近年來,名校擴張已經成爲不可抵擋的趨勢。例如,與衡水中學有千絲萬縷聯繫的第一高中教育集團。截至2020年底,該集團創辦了19所學校。2015年至2019年,高中學校複合增長率達到了41%。第一高中教育集團的擴張僅僅是冰山一角,目前,全國各地都充斥着名校快速擴張的身影

對於地方來說,引入名校的好處顯而易見——給當地中小學樹立標杆榜樣,刺激其他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擴大地區教育影響力等。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基礎教育發展需要穩定、均衡、漸進的生態環境,名校肆意擴張很可能對當地教育生態造成傷害和破壞。

首先,名校擴張會導致擇校白熱化表面看,引入名校的規模越大、數量越多,本地優質教育資源就越多,能夠惠及學生就越多,教育公平就越容易實現。實際上,沒有哪個地區能夠實現名校全覆蓋,也無法保證名校之間沒有差距。名校在許多地區都是滄海一粟的存在,挾裹優質資源和社會影響力而來的名校,不僅沒有減小學校之間的差距,反而會進一步擴大區域教育不均衡,從而使擇校進一步白熱化。

其次,名校進駐後很可能會稀釋當地的教育資源。引入的名校要迅速立足,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高升學率,提高升學率最高效的辦法就是用高薪酬高待遇吸引當地及周邊地區最優秀的老師,用名校的影響力和優惠政策招攬本地最優秀的學生。因此,名校擴張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優秀教師和優質生源的搶奪。也就是說,一個地區集中優秀教師和優質生源辦了一所優質學校,其結果是稀釋了當地的優質教育資源,導致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再次,名校高昂學費讓其成爲貴族學校。以國內K12領域覆蓋最廣的民辦教育集團海亮教育爲例,其自主舉辦和運營管理的百餘所幼中小學2020年平均學費已經上漲到55162元。當然,學費上漲非此一家,睿見、天立等教育品牌的學費近年來都呈上漲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爲32189元,當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爲27540元,約爲平均學費的一半。教育公平應該是本地區全體學生平等地享受優質教學資源,名校高昂的學費已將絕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孩子拒之門外,成爲當地一些富人的學校。有些普通家庭雖然對高昂的學費有微辭,但本着“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家長還是“心甘情願”爲孩子的未來買單,導致家庭經濟負擔飆升。

最後,名校的應試教育理念與當前的人才培養目標背道而馳。一些名校之所以出名,大多得益於他們瘋狂的應試教育模式。從踏進被稱爲“考試工廠”“魔鬼集中營”的名校大門開始,學生便進入了中高考備考狀態,他們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反覆、機械的應試訓練就是他們的日常,這種做法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侷限了學生的思維,致使學生成爲只會“答題”的“書呆子”。同時,這也會逼迫其他學校不得不將提高學生成績放在首位,放棄發展高質量教育的目標。

名校引入不是做簡單的加法,提升教育質量也不是隻有引入名校一條路可走。各地在引入名校時,一定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量力而行,謹慎而爲,漸進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