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衛轉職畫貼圖竟一炮而紅!LINE如何從貼圖經濟走進貼圖經紀

LINE如何從「貼圖經濟」走進「貼圖經紀」(圖/今週刊提供)

「貼圖經濟」已經不夠看了,現在,LINE貼圖生態圈不只要擴張「貼圖經濟」,更要走進「貼圖經紀」,用品牌管理讓貼圖創作孕育龐大能量,邁入周邊商品市場

根據LINE官方統計,2019年臺灣用戶平均下載貼圖數是18組,下載量是日本的2倍,有免費、也有付費貼圖,幾乎是每人、每月至少下載一組貼圖。

若轉換爲銷售金額數據,也甚爲可觀。LINE公佈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貼圖原創市集的每年銷售前5大創作者,從2014年到2020年的年平均銷售額達2.9億元,與2019年公佈的2.3億元相比,增幅達26%。

創作者與貼圖數更是大幅攀升,今年LINE註冊的創作者高達45萬人,年增率55%,註冊貼圖總數共有670萬組,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84%。

銷售額、創作者人數雙雙爆發成長,讓貼圖角色不只出現在LINE聊天室裡,多元化的商品授權機會也隨之出現,包括文具咖啡周邊商品、代言人等。LINE臺灣總經理陳立人先前表示,許多貼圖角色不僅在臺灣受歡迎,在日本與泰國也創造銷售佳績,更從線上走到線下,成爲橫跨多個市場的創意資產

文創授權商機大 可培養付費機制市場

事實上,就迪士尼爲例,旗下擁有龐大數量的原創版權,據迪士尼2019年公佈的財報來看,單是「商品授權與零售項目營收就達45.19億美元,顯見文創授權的經濟利益之大。

LINE看準貼圖經濟愈來愈龐大,發展領域愈來愈寬廣,早在2015年便成立LINE FRIENDS品牌,管理旗下包括熊大等原創角色IP(智慧財產權),在紐約洛杉磯東京、首爾開設實體商店全球總共有150個實體店鋪,有意深耕市場。LINE現在一腳跨入原創貼圖「經紀」領域,成立平臺,協助這些角色進行品牌管理,放大經濟能量。

「臺灣用戶對貼圖創作者的愛護非常濃烈,有些用戶認爲,你的作品好、貼圖好笑,就願意花錢去買。」LINE臺灣貼圖暨創作者事業部資深總監呂苔君形容,就好像衣服換季一樣,「用戶購買貼圖的需求都跟着社會氛圍,什麼東西正流行,就會覺得好像該補一下新圖。」尤其現代年輕人虛擬世界也照舊追流行,「你如果拿1、2年前的貼圖出來,真的會尷尬。」

分潤機制透明化 互利共生、增信任感

然而,經營原創貼圖平臺並不容易,「要審查、確保創作者IP不被侵害,又要讓分潤機制能夠互利共生,甚至要能把創作者的作品賣到海外。」呂苔君細數6年來的努力。

分潤機制做得好不好,是平臺蓬勃發展的關鍵。LINE貼圖可分爲官方帳號、原創市集兩大類,兩類貼圖分潤機制不同;其中,原創市集的分潤機制是公開的,LINE每賣出一組貼圖,蘋果、Android等系統平臺可拿3成,剩下的7成由LINE與創作者對半分拆,也就是說,每賣出一組貼圖,創作者可拿到35%分潤。

透明的分潤機制,吸引創作者,「有人40歲一念之間轉職,從當警衛跑來畫畫,一炮而紅,也有夜市擺攤的人,因爲喜歡畫畫而大受歡迎,不僅貼圖排行榜上有名,還成立公司運作。」呂苔君表示。

不過,隨着許多暴紅角色出現,商機大量涌入,然而,這對許多創作者來說,卻是相當頭疼的問題。

《今週刊》第1230期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2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