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寶盆”中現“金磚”!柴達木盆地發現大型金礦,價值超200億

大家都知道我國青海省的柴達木盆地被稱爲“聚寶盆”,因爲這個盆地中有着很多種豐富的礦產,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蘊藏區,如今這個聚寶盆再次增值——新發現一個大型金礦,至少價值200億元人民幣,這可真可謂是聚寶盆中又發現金磚了。

今年4月8日,青海省第一地質勘查院等單位對外宣稱,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南北緣金礦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項目組在灘間山、五龍溝地區新增金資源量高達43.2噸,這一發現相當於在短短三年內發現了兩個大型金礦牀,其潛在經濟價值超過200億元。

但實際上如今黃金的市場價格已上漲到每克7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43.2噸黃金將可值300億元,而且從國際形勢來看,其價格很可能還會繼續上漲,這無疑也增加了柴達木盆地的“聚寶盆”價值。

柴達木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位於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盆地內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地質學家發現盆地南部邊緣的金屬礦帶斷裂發育,帶內含褶皺,中西部被昆北斷裂橫穿,這種特殊的地形結構爲礦帶的分佈和地質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也促使了盆地內礦產資源的富集。

這次的大型金礦的發現來自於青海省第一地質勘查院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多家單位共同申報的“青海省柴達木南北緣大型超大型金礦深部資源預測研究”項目,調研團隊通過綜合研究和野外勘測,不僅提升了對該地區金礦成礦規律的認識,還提出了深部礦產資源的預測與勘查評價的新方法,爲礦山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勘探突破的關鍵在於項目組對柴達木盆地南北緣金礦化多期次特點與區域多期、多階段構造及岩漿熱液活動的深入研究。通過綜合研究,項目組揭示了大規模金成礦事件與原特提斯洋及古特提斯洋的碰撞造山和後碰撞造山的耦合關係,爲金礦深部的快速評價和找礦突破提供了重要依據。

灘間山金礦和五龍溝金礦作爲柴北緣成礦帶和東崑崙成礦帶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超大型金礦牀,其礦化類型、礦化階段以及黃鐵礦世代的識別,爲深入瞭解金礦成因和找礦方向提供了關鍵線索。

通過綜合性的分析研究,項目組首次總結出灘間山金礦牀存在至少四期金成礦事件,主要集中於早—中泥盆世、石炭世、早—中二疊世、早白堊世,這一發現對指導後續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柴達木盆地豐富的金礦等礦產資源,得益於其獨特的地理構造和地質歷史。該盆地基底爲前寒武紀結晶變質岩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地貌呈同心環狀分佈,這種特殊的地質背景爲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此外,盆地內的河流、湖泊等水系也爲礦產資源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來源和運移通道。

此次柴達木盆地金礦勘探的重大突破,不僅爲礦山企業提供了新的資源保障,也爲我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展望未來,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勘探技術的不斷創新,柴達木盆地的礦產資源勘探工作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一“聚寶盆”中還會有更多的寶藏被發現。

消息來源:《科技日報》4月9日報道《超200億元!青海發現大型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