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三四萬年,廣西柳州首次發掘清理出史前墓葬!看看都有什麼?

驚呆了,這個墓葬距今三四萬年,不敢想象,當時他們生活是怎樣的,後續還希望能夠好好保存這些文物,探索更多的奧妙~

近期,柳州市鳳巖遺址發掘有重大進展——首次發掘清理出一座距今三四萬年的史前墓葬。該墓葬的發現爲認識柳州乃至整個華南地區早期現代人起源與擴散、人類體質特徵提供重要資料。

遺址遠景。來源:文博中國

“這是柳州地區目前發現的唯一史前墓葬,也是廣西地區發現的屈指可數的早期墓葬之一。”參與本次發掘工作的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副館長陳堅欣喜地說。

據中國文物報社新媒體平臺“文博中國”報道,2023年6月至11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局、柳州市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柳州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中心聯合對鳳巖遺址進行了爲期6個月的考古發掘,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

鳳巖遺址位於柳州市魚峰區白蓮街道大橋社區法山村東南的羅漢山上。羅漢山的北面緊臨千畝湖,東南距著名的白蓮洞遺址約2.5公里,北距柳州城區約9公里,西南約0.5公里爲都樂公園。遺址西、南方爲峰叢地帶,遺址周邊爲溶蝕窪地,地勢較爲平坦,環境極爲優越。

鳳巖遺址位於羅漢山上。來源:柳州1號APP

鳳巖遺址的發掘與研究,是近年柳州地區少有的大規模洞穴考古發掘項目之一。本次發掘最重要發現之一是清理出一座距今三四萬年的墓葬。

華南地區被認爲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中的重要的史前源泉,鳳巖遺址的發掘,既可以研究中國萬年文化史提供豐富資料,同時可以明晰華南地區爲中華文明形成提供的信息。

本次共發現墓葬1座、用火遺蹟27處、活動面1處、灰坑3座,同時發現大量地層關係明確的文化遺物,包括石器、陶器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大量與加工打製石器有關的石料、斷塊、石核、石片、碎屑等。另外,還發現有大量水陸生動物遺骸。

鳳巖遺址上部地層堆積剖面。來源:文博中國

鳳巖遺址下部地層剖面。來源:文博中國

根據地層疊壓關係和出土遺物的變化情況,可將遺址劃分爲上下兩部分堆積。下部堆積爲厚厚的膠結層,可進一步分爲兩層,下層爲紅褐色粘土膠結堆積,上層爲黃白色膠結層及鈣板層。兩層出土遺物相同,主要爲大量齧齒類動物的遺骸,以及少量哺乳動物遺骸。絕對年代不晚於距今40000年。

鳳巖遺址下部堆積出土獸骨、牙齒。來源:文博中國

上部堆積由早到晚劃分爲四個文化時期。第一期,文化堆積幾乎遍佈整個洞穴,但其上部地層遭到擾動。本期發現墓葬一座,墓主人爲成年女性,年齡在35-40歲之間。其他遺蹟主要是用火遺蹟,文物遺物主要是大量細小燧石製品,成形工具數量較少。動物遺存發現數量較多。絕對年代在距今40000~30000年之間。

第一期的文物。來源:文博中國

第二期的大部分地層遭到破壞,本期地層中螺殼等軟體動物構成文化堆積的主要組成部分。還有大量哺乳動物遺骸,工具主要以大型礫石工具爲主。絕對年代距今30000~12000年。第三期地層基本被破壞殆盡,文化遺物僅見少量陶片。絕對年代距今11000~8000年。第四期受地層破壞影響,未在遺址中發現明確地層。僅採集有極少量陶片,具有濃郁高廟文化因素。距今7000年左右。

第三期夾方解石顆粒陶繩紋片。來源:文博中國

北有山頂洞,南有白蓮洞。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館長蔣遠金介紹,本次鳳巖遺址發掘取得的成果與“柳江人”“白蓮洞人”等古人類的關係,還需作進一步研究。這爲探索白蓮洞文化提供重要資料,驗證了白蓮洞遺址的五期文化發展序列。

鳳巖遺址的發掘,對於認識本地區史前文化特徵和內涵,確立柳州在中國史前文化中的地位,探討整個柳州地區洞穴遺址、柳州史前史、舊新石器時代過渡、史前人類行爲模式、人類體質、古代環境及其變遷和人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源:廣西頭條 文博中國 柳州1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