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瀾碼科技X36氪:以AI Agent重塑人機交互,攜手探索LLM落地新機會

文|殷琪

編輯|徐徵香

來源|36Kr Today(ID:KrToday36)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全球科技浪潮的推動下,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成爲人工智能領域的璀璨明星。從硅谷的科技巨頭到國內的創新企業,衆多公司和研究機構紛紛投身於大模型的研發與應用,共同探索這一領域的無限可能。

尤爲引人注目的是,AI Agent作爲這一領域的新興力量,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AI Agent具備通過獨立思考、調用工具去逐步完成給定目標的能力。同時,它能讓AIGC技術擁有感知、記憶、規劃和行動能力,可以跨應用程序做複雜任務的執行,使得“人機協同”成爲新常態。

IDC在其《2024AIGC應用層十大趨勢白皮書》中指出, 2024年,AI Agent有望成爲大模型落地業務場景的主流形式。比爾·蓋茨也曾預言,AI Agent將能夠幫助人們處理幾乎所有活動和生活各個領域的事務,對軟件業和整個社會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作爲一家以媒體爲旗艦的新經濟服務平臺,36氪也在持續關注着科技領域的創新與發展。在大模型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一家成立於2023年2月,基於大語言模型(LLM)的企業級AI Agent平臺公司-瀾碼科技,以其前瞻的戰略眼光和深厚的技術積累,迅速在AI Agent領域嶄露頭角,成爲AI應用領域的一匹黑馬。

成立半年時間,瀾碼科技就獲得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聯新資本、Atom Capital等知名機構,目前已與中國電信、金山辦公、中銀消金、太平金服、CGL等多家企業達成了合作。

在36氪發佈該融資報道後,有10餘家投資機構主動聯繫尋求合作,同時還吸引到一家納斯達克上市企業的關注,通過對接雙方已成爲重要的合作伙伴。此外,瀾碼科技創始人兼CEO周健積極在36氪平臺開設個人專欄,希望分享在大語言模型應用落地中的思考與實踐,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客戶和合作夥伴。

科技極客再創業,打造AI Agent創新應用

瀾碼科技創始人周健,是一位典型的科技極客。他在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取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2002年在校期間,獲得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世界冠軍,成爲首個在此項競賽中奪冠的亞洲團隊成員,畢業後,周健加入谷歌美國總部,負責中文網站搜索質量優化工作,此後,他歷任阿里雲、MediaV、依圖科技、弘璣RPA等公司研發總監、CTO等職位,積累了豐富的研發和管理經驗。

在創立瀾碼之前,周健已在AI、大數據及企業服務領域深耕十餘年。他曾作爲核心成員,先後參與了依圖和弘璣RPA公司的多個重要項目,在AI產品開發和項目推動過程中,周健不僅看到了AI技術在賦能數字員工方面的巨大潛力,更深刻體會到了AI技術在商業化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圖爲瀾碼科技創始人兼CEO周健 圖源:瀾碼科技

然而,在早期的業務流程自動化實踐中,儘管業界已經認識到AI技術能夠解鎖更多場景並提升數字員工的能力,但由於當時AI技術的成本和可實現性限制,這些想法大多還停留在藍圖規劃階段。隨着大語言模型尤其是ChatGPT的出現,周健看到了AI技術實現性的大幅提升,認爲原有的規劃現在有了更強的實現可能。

在周健看來,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的企業級軟件可能會被重寫。基於這樣的認知,2023年2月,周健決定跳出原有的框架,創立了瀾碼科技。他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企業級AI Agent平臺——AskXBOT,助力企業構建基於專家知識的超級自動化平臺,提升業務質量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AskXBOT平臺集Agent與工作流設計、開發、使用、管理與知識沉澱於一體。在AskXBOT平臺上,企業用戶可以用對話的方式提出需求,設計、創建和管理Agent,快速定製企業級AI Agent來完成各類任務,提升工作質量的同時降低成本。

圖爲瀾碼企業級Agent平臺架構。圖源:瀾碼科技

爲了更好的說明公司產品的特點,周健列舉了幾個典型的場景。在普惠金融領域,瀾碼科技利用其技術優化信貸審覈流程。例如,在銀行的信貸審覈過程中,原本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去查看企業的基本情況、股東信息、公司章程以及現金流量表等,現在可以通過瀾碼AskXBOT平臺構建的Agent,自動收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大大提高了審覈效率與質量。

同時,在人事招聘過程中,基於AskXBOT平臺構建的招聘Agent能夠自動篩選簡歷,根據預設的標準操作流程,快速識別應聘者的學歷、工作技能、薪酬期望等信息,並輔助生成初步篩選意見,從而減輕招聘者的工作負擔,提高招聘效率。

此外,針對一線業務員工在企業內部信息環境中與數據、文檔和應用流程的交互需求,瀾碼科技的產品提供了自動化填表、數據共享等功能,簡化了交互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基於瀾碼的平臺,企業用戶可以通過大語言模型和沉澱下來的專家知識,賦能、輔助員工做出更準確的決策,避免因經驗不足或操作不當而帶來的風險和低效,從而提升業務流程的整體工作質量。

從信息獲取到資本對接,36氪多鏈條賦能

作爲連續創業者,周健早在2013年、2014年加入依圖進入創業圈時,就開始關注36氪,並將36氪作爲他日常信息獲取、瞭解行業趨勢和動態的重要渠道。

隨着瀾碼科技項目的推進,周健更加深入地瞭解到36氪在創投領域的專業性和影響力,因此將36氪作爲項目發佈和品牌宣傳的重要平臺。在瀾碼科技早期項目階段,周健就選擇了36氪作爲首發平臺,通過36氪的報道,瀾碼科技獲得了廣泛的曝光和關注。

當瀾碼進行A輪融資信息披露時,周健再次選擇36氪作爲了首發平臺。這一決策不僅讓瀾碼科技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還爲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合作機會。周健特別提到了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在瀾碼科技發佈A輪融資信息後,一位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正是看了36氪的報道後,主動通過他人聯繫到了周健,並最終成爲瀾碼科技的重要合作伙伴。

此外,在獲得36氪報道後,瀾碼科技還獲得了不少資本層面的關注。周健透露,至少有10家投資機構主動與瀾碼科技進行了對接,還有不少行業頭部機構拋來合作的橄欖枝。

除了融資報道外,周健還積極在36氪平臺上開設專欄,分享自己對行業趨勢的見解,探討大語言模型應用落地和AI Agent未來發展方向。

回顧與36氪相識和合作過程,周健表示,36氪的專業性和影響力讓他受益匪淺。通過36氪的報道和鏈接,瀾碼科技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和認可,同時也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助力瀾碼科技在創業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洞悉AI應用發展,36氪助顯商業價值

在過去一年多的實踐中,周健發現,目前AI Agent領域客戶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大語言模型能力的評估,特別是在企業級場景下,模型如何理解並聯繫上下文的能力直接決定了AI Agent的性能和用戶體驗。客戶在將大語言模型應用到實際企業業務中時,不僅需要對大模型進行能力測試、評估,還需要結合具體應用場景進行深入的優化和調整。

對於商業模式的探索,周健向36氪解釋,瀾碼科技的目標是將大語言模型的智力轉化爲生產力,公司期待通過其平臺,助力企業將專家的知識和時間轉化爲可量化的生產力,爲企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

圖爲瀾碼科技創始人兼CEO周健在做內部分享 圖源:瀾碼科技

儘管新的商業模式還在探索中,但周健及團隊已經在一些特定場景中看到了可能性,如招聘軟件外包公司的招聘、零售公司的導購培訓等。公司正積極研究如何將大語言模型的智力應用於這些場景,並期待在未來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

成立時間僅1年多,瀾碼科技卻已經和多個客戶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一些合作客戶在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方面有了顯著成果。例如,與桃李中文的合作中,瀾碼科技通過其平臺幫助桃李中文實現了題型的自動生成和質量的自動檢測,大大減輕了教研室的工作負擔,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據周健透露,在與某金融客戶的合作中,瀾碼科技開發了一個自助數據分析Agent,能夠基於大語言模型快速生成各種數據報表,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分析的效率和準確性。這種智能化的數據處理方式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還爲企業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現在我們在拓展多種渠道獲得客戶,包括通過36氪。”在周健看來,36氪作爲新經濟服務平臺,不僅爲瀾碼提供寶貴的市場信息和用戶反饋,更增強了瀾碼在行業內的品牌影響力。他期待36氪能進一步發揮平臺優勢,助力瀾碼科技構建更加繁榮的AI生態,實現更精準的客戶對接和業務拓展。未來,瀾碼科技將繼續攜手36氪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動AI技術的創新應用和商業落地。

備戰新融資,找準市場定位挖掘領先優勢

在訪談中,周健也進一步向36氪透露,瀾碼科技在接下來的半年內有新的融資計劃,目前也在積極接觸多個投資機構。儘管當前資本市場整體偏冷,投資人更加聚焦於大模型技術的突破,但周健堅信,應用層的發展同樣重要且充滿潛力。

周健指出,隨着OpenAI等巨頭的崛起,市場也許存在大模型廠商可能形成壟斷的擔憂,這使得投資人在選擇投資對象時更加審慎。然而,他再次強調,正確認知和策略規劃對於創業公司的成功至關重要。面對大小廠商競爭和企業IT競爭,選擇一個恰當的市場定位,並在這個定位上不斷投入和優化,確保自己的領先優勢不斷變大。

周健特別提到,瀾碼科技團隊具備綜合性的知識和交叉性的客戶網絡,這是公司獨特的資源,也是其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他計劃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將資源轉化爲實際的市場競爭力,爲公司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談到與大型廠商的競爭和合作時,周健引用了哈佛商學院教授關於“創新者的窘境”的經典理論,即大型廠商在面對革命性的顛覆創新技術時,往往難以迅速適應和引領變化。因此,創業者應敏銳捕捉那些大廠既不會主動進攻也不會輕易放棄的領域,這些領域往往蘊藏着豐富的創業機會。

36氪將助力更多創業者踏浪前行

在深耕人工智能和企業服務領域的十餘年裡,周健深知創業的艱辛和不易。作爲一名連續創業者,周健意識到創業不僅是對技術與商業能力的考驗,更是對個人認知與心態的磨練。

周健坦言,技術與商業之間的隔閡常常是創業路上的絆腳石。通常情況下,技術出身的人往往容易陷入對技術的迷戀、忽視商業的重要性,而商業背景的人又難以洞察技術趨勢。爲了打破這一壁壘,創業者需要不斷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尋找技術與商業的最佳結合點。

周健在訪談中也提到,在創業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和挑戰,但正是這些困難,讓他更加體會到自我調試的重要性。人很容易待在自己的舒適區,用擅長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然而,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需要逼迫自己跳出舒適區,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

此外,周健還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收穫,在他看來,創業是一個創造新事物的過程,充滿了挑戰和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知識,還可以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我們應該珍惜這個過程,享受其中的每一個瞬間。“人生就是整個一個海浪過來了,你拿個衝浪板去衝浪,Take the ride, enjoy the wave。”

創業的道路不孤單。在創業過程中,36氪將繼續發揮其在創投領域的專業優勢,爲創業者提供更多的資訊、服務和支持,助力創業者跨越技術與商業的鴻溝,擁抱變革的衝浪人生。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36氪”(ID:wow36kr),作者:36Kr Today,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