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要將教改問題政治化

今年教改滿卅年,很多人都發表意見,表示對教改的諸多疑問,也會對李遠哲先生表示不滿,認爲教改的錯誤,他要負很大的責任。可是我卻不太同意這種想法,理由是李遠哲不過是政府的顧問,他不是政府官員,當年最後做決定的行政院長和教育部長應該負全責。

我認爲我們應該很冷靜地檢討一個問題,爲何教改如此受人詬病?就以廣設大學來講,現在有好幾所大學被迫關閉,很多大學教授雖然學富五車,卻已失業。很少國家發生這種事情,我們要檢討的是教育部的文化,因爲教育部的確有一種很特別的文化,纔會造成很多問題。

首先我要講,教育部被一批極有理想的學者包圍,他們多半留學美國,看到當年美國的強盛,當然以爲美國的教育制度一定是相當好的,值得我們採用。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教育與國民的想法有關。國人認爲大學招生必須公平,聯招的最大好處就是公平。教改無法完全廢止聯招,因此造成升大學有兩個管道,這些學者在制定申請入學管道時,又被迫規定考生只准填六個志願。這種四不像的入學制度造成學生和家長的困惑,也無所適從。

美國對學生的成績評等不是給分數,而是以ABC表示。不知何故,有些學者認爲我們也一定要改,不能再以分數評等。以國中升高中的會考來說,成績只有七個等級,學者們發現大事不妙,因爲考到最高等級的學生變多了,建中和一女中無法選擇學生,因此他們大肆修改考題,考題中有很多難題。這都是照抄美國製度的結果。

可是教育部還是要負最後責任,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教育部擬定很多政策時,有沒有深思熟慮。廣設大學就是一個沒有深思熟慮的例子。即使沒有少子化,設立太多大學一定會使得很多大學收到的學生不是很理想。這應該是普通常識,但是教育部習慣於草率行事,所以纔會有廣設大學的政策。

消滅專科學校,也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過去的臺北工專和高雄工專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有非常大的貢獻,國家不可能沒有技術人員。如果我們看空中巴士或者波音公司,一定會發現絕大多數的員工是技術人員,而不是大學工學院培養的工程師。

教育部還有一種特別的文化,那就是沒有檢討的習慣,也沒有感覺到外界的批評會對他們造成任何壓力。教育部草率地推出雙語教學的政策,多少外文系的著名教授表示絕不可行,但是教育部仍無動於衷。

我們不要將教改政治化,因爲教改歷經很多政權的轉移。但我個人希望教育部不要被空有理想的學者包圍,對於任何政策的制定,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事後也要有檢討的機制。否則,十年以後,大家恐怕又要寫教改四十年的文章了。(作者爲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