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普亭:斯托雷平的繼承者

斯托雷平(Pyotr Stolypin; 1862-1911)。林一平/繪

林一平

斯托雷平在沙皇統治權威開始衰退的一九○六年成爲俄羅斯的首相。他實施廣泛的改革,取消農民的公社制度,增加私人土地所有權,導致俄羅斯的農產量變成世界第一,傲視全球。爲了追求政治穩定,他無情地鎮壓革命者,遏制了芬蘭的自治運動。今日,普亭對待烏克蘭的思維也是如出一轍。

普亭以斯托雷平爲導師,認爲他是一個鐵腕能幹的官僚,是政府管理的典範。斯托雷平很像中國秦朝的商鞅,嚴格執行制定的政策,延續了沙皇的政權。當斯托雷平被暗殺時,沙皇的統治也結束了。

斯托雷平和普亭處於相似的政治氛圍和權力基礎之下。在一九○五年的革命之後,斯托雷平完全鎮壓異議,爲了符合他所認爲合適的方向進行改革,他可以忽略民主過程。因此,斯托雷平獨斷控制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同時擁有壓制反對派的巨大權力。在斯托雷平時代的巔峰,賞罰分明,執法嚴厲,俄國判處絞刑的索口袋被稱爲「斯托雷平的領帶」。

如同斯托雷平,普亭的權力基礎建立在中央集權之上。然而普亭的執政更面臨了自由主義的異議。普亭親自推動了經濟、政治和外交政策的改革。但正如他遵循斯托雷平引導變革一樣,普亭認同壓制的必要性以維持政治地位。騷擾記者、秘密警察和國家資助的暗殺事件在普亭的政權中發生,就像在斯托雷平時代一樣。

斯托雷平希望在斯拉夫的共同旗幟下團結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形成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實體。蘇聯的史達林和普亭接受了這一觀點,併爲實現這一願景,採取相同的鐵腕手段。普亭相信個人的能力可以引領俄羅斯走上一條「健康的道路」。爲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在掌舵俄羅斯巨獸時進行鎮壓和改革,應對各地區政治氛圍不可預測的變化。

普亭所處的現代俄羅斯,是一個在國際事務上更加複雜和相互依賴的世界。這意味着普亭的決策不僅受到國內政治的影響,還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反應。烏克蘭問題的解決不僅僅取決於俄羅斯的內部政策,還取決於國際社會的互動和反應。在烏俄戰爭的消耗中,普亭正面臨聲譽受損不斷擴大的困境。他的歷史導師和政治榜樣被反對者暗殺身亡。普亭也正面臨英美西方的強大壓力。那麼,他是否願意讓步,釋放烏克蘭自由?

(作者爲前科技部代理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