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靠努力但戀愛不行」天津大學「戀愛課」搶破頭

博士感慨科研能靠努力但戀愛不行,天津大學戀愛課能學到什麼。(天津大學)

博士感慨科研能靠努力但戀愛不行,天津大學戀愛課能學到什麼。(天津大學)

《中國青年報》9日報導,近年來,大陸天津大學把「愛與幸福」作爲一門學問引入校園。學校開設了戀愛課、幸福課,並納入全校公共選修課程,這些課在青年學生中迅速走紅,成爲全校最難搶的課之一。

不少學生抱着尋找人生良方的期待坐到課堂裡,有人想談一場戀愛,有人想讓自己變得快樂……當他們上完一堂堂「沉浸式」戀愛課、幸福課,雖然沒有立竿見影地脫單,也並非幸福感爆棚,但他們欣喜地感受到自己內心的細微變化。

一名科研成績很凸出的博士生感慨:戀愛比科研難多了,「科研可以靠努力,但戀愛卻不是」。一名成績優異的女生說,「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快樂非常表面」。

而在天津大學,當學生們上完一堂堂「沉浸式」戀愛課、幸福課後,雖然沒有立竿見影地脫單,也並非幸福感爆棚,但他們欣喜地感受到內心的細微變化。

一個學期結束,一位常「獨來獨往」的女生說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無條件地接納自己」。本科生鍾鴻坤說,之前認爲追求幸福像是追逐一顆遙不可及的流星,而現在發現,幸福其實就是自己心中閃耀的微光,這給了他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未來人生路途,將一路有微光相伴」。

主講「戀愛課」的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職教師王小玲,被學生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上了戀愛課,能脫單嗎?」她總是笑着說,這不是一門「脫單課」,也不會教太多所謂的「戀愛技巧」。

王小玲有十幾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歷,在開展心理諮詢過程中,她發現:「關係相處和情感困惑,是學生們日常諮詢較多的問題。」

情感問題是處於青春期的年輕人普遍關心的話題。「按照埃裡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人的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任務需要完成,18-25歲階段的大學生面臨的人生課題是建立親密感,克服孤獨感,形成愛的品質。」王小玲說。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23年年初聯合發佈的《2022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指出,戀愛中的大學生,其「抑鬱」和「無聊感」得分最低,焦慮得分也較低;相反,那些想「脫單」的大學生更易處於焦慮狀態。

現在的大學生帶有天然的互聯網基因,受前幾年新冠疫情影響,人際交往和情感聯結相對疏離。有調查顯示,00後學生有不少在人際、戀愛、親子等各類關係中存在困擾,應對複雜情感相處以及經營關係的能力不足。

「有的學生很在乎與他人的關係,但沒用對勁兒。」王小玲舉例說,比如約會時兩個人明明坐在一起吃飯,卻不及手機溝通時感覺親密;明明心裡很在乎對方,吵架時卻放狠話:「走開!再也不想見到你。」

幾年前,天津大學在第二課堂嘗試開設了「戀愛課」,在學生中迴響非常好,這讓王小玲思考,把,戀愛心理學」作爲一門進入學校第一課堂的全校公選課,要既有理論又實用,讓青年學子真正受益。

事實上,這門課除了談「愛」,還有更廣泛的內容,包括如何與人溝通、相處,如何樹立健康的戀愛觀、婚姻觀、家庭觀,如何提升愛的能力,包括愛自己、愛家庭、愛國家等。「是否脫單並不是考覈學習效果的標準」,王小玲期待學生通過課堂所學,有能力去愛,也能獲得更多的幸福。

和「戀愛課」一樣受到學生追捧的是「幸福課」。

幸福課的課程負責人楊麗教授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餘年,擔任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12年。在楊麗看來,相較於持續的緊繃狀態,張弛有度的狀態更容易體會到幸福感。基於這樣的考慮,楊麗率領團隊經過3年的準備,在2021年正式開設了「幸福學」課程,希望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餘,有更多的「鬆弛感」,從而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

這些年輕人生長於物質豐裕的年代,卻常常弄不清幸福感來自哪裡。「有時候我們發現,越是生活條件好的孩子,抱怨越多。」幸福課教學團隊教師陳樂說。

「你到底喜歡什麼?」開課前,她總會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結果很多人表示,從沒有真正想過。

有的學生寫下心裡話,「我總是在不斷地給自己施加壓力,想給老師留下一個更好的印象,總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去照顧別人的想法」;還有的說,「我只是想贏」。

「一些學生想得多、做得少,容易把一些簡單的事情想得很複雜,還沒做之前就有很多精神內耗。」陳樂說,這些都是造成現在大學生感到不幸福的原因。

針對這些比較集中的問題,楊麗提出幸福車輪模型,從健康、關係、金錢和生涯4個領域探討如何更加幸福。在課堂上,大家會爲「是不是錢越多越幸福」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陳樂先帶着學生們聽音樂、冥想,然後把課堂交給學生,讓每個人講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通過思考和互動,讓學生明白,「幸福不是聽『雞湯』,不是我講你聽,而是需要自己去發現、去感受到的」。

「我們會更認識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陳樂說,幸福不是要去追尋什麼,或是達成什麼目標才能獲得,而是你意識到,在自己身邊有很多東西,失去後纔會意識到其寶貴,「這就是內心的覺察」。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幸福相關領域的研究日益增多且愈發深入。」楊麗說,授課團隊在上課前會進行集體備課,統一修改和完善課件,將最新相關研究成果引入課堂,增加課程的理論性和科學性。

課程內容整合了積極心理學、臨牀心理學、健康心理學、中國傳統文化等學科和領域中與幸福相關的知識和內容,同時考慮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跟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形成互補。

「幸福的定義並不統一,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這門課的教學目的不是說明同學們找到唯一且正確的答案,而是激發、喚醒同學們內心更多的幸福感。」楊麗希望,通過學習能讓大學生增加一些對幸福人生的思考,知道怎麼做能讓自己和他人更幸福,獲得張弛有度的心理體驗和人生狀態,更加從容地去面對學習、科研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能勇敢地去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這門課的目的就達到了」。

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23教學樓的一間教室裡,一堂關於「積極情緒」的幸福課由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趙劍博主講。

搶紅包、分享奶茶和甜點、老師帶學生唱歌、有想法隨時發彈幕……這是幸福課堂的日常場景。在歡樂輕鬆的氣氛中,趙劍博從心理學實驗講到如何調節情緒,還教授大家情緒訓練的科學方法。

「幸福沒有公式,但有體驗。」趙劍博說,「看似有趣的課堂互動,其實每個部分的內容都結合了理論研究成果,更注重給同學們提供簡單實用好操作的實踐方法」。

吳鳳偉是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職素質拓展教師。他的課堂設在學校操場的素質拓展訓練場。課上,他會把120名同學分成10個小組,讓大家一起遊戲或完成任務。

「名詩秀」小遊戲,請同學從自己名字中選取一個字,再結合幸福學的授課主題,組成一句七言絕句,幫助大家快速記憶同小組同學的名字。通過「快樂傳遞」「姓名動作操」「同心鼓」等遊戲,幫助同學們快速熟悉同組的同學,並增強團隊歸屬感。

幸福課授課團隊編寫的《天津大學幸福手冊》,包含「管理我的生活費」「21天運動打卡」「正念呼吸練習一週打卡、身體掃描」「逆境成長的ABCDE練習法」「時間管理、平衡輪、A4紙工作法」等多項練習,每個同學都能邊學邊練,讓幸福感升級。

在戀愛課上,王小玲專門爲學生們設計了一些訪談作業,比如請大學生對父母進行心理訪談,讓父母聊一聊人生中最有感觸的事、夫妻雙方最欣賞對方或最不能接受的方面等。

戀愛課和幸福課都是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設。像這樣的全校公共選修課,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共開設了14門。在天津大學還有「幸福講堂」「心動四季 幸福北洋」「一米陽光」宿舍工程、以情感教育爲主題的「亦心」工作室、心理健康運動會等,這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第一課堂的教學密切配合,教學相長。

對上了幸福課和戀愛課的學生而言,每個人的收穫各有不同。有學生把戀愛課和幸福課比喻成「理工科學生爲數不多的‘浪漫因數’」,有人評價自己「從『i人』(網路用語,指性格內斂)變成了『e人』(網路用語,指性格外向)」,還有學生感慨,「我覺得這是人生中比獲取知識還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