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有夠毒 年輕人心血管也受傷

臺大醫院團隊近年針對12到30歲年輕族羣進行研究,發現空污會對心血管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長期恐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機率。圖爲北市忠孝西路在下班時間的車潮川流不息。(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對人體健康影響甚大,年輕人也難逃空污危害!臺大醫院團隊自2008年啓動空氣污染研究,已發現成人短期或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中會傷害心血管健康,近年再針對12到30歲年輕族羣進行研究,亦發現空污會對心血管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長期恐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機率。

近年來因高度工業化及都市化,臺灣西半部的空氣品質日益惡化。臺大醫院團隊自2008年參與跨國合作研究,建立臺灣本土首個可估計大臺北都會區居民長期空氣污染暴露的「土地利用迴歸模式」,證實成年人空污暴露與心血管健康的相關性。

2020年起該團隊又有重要發現。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說明,針對853位年輕人的尿液進行檢測,發現交通污染中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1,3-丁二烯會造成心血管不良影響,包括低密度膽固醇上升、氧化壓力增加、內皮細胞功能失常、頸動脈內皮層厚度增加等,各方面都對心血管帶來負擔。

臺大團隊今年發表的2篇研究也發現,臺北都會區長期暴露在PM2.5和其成分錳、鐵、銅、鋅,以及柴油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之下,皆會明顯增加年輕族羣的頸動脈內皮層的厚度。

蘇大成說明,頸動脈內皮層厚度是早期動脈硬化的重要指標,通常因爲高血壓、年紀大導致厚度增加;但上述3篇研究發現,即便是健康的年輕族羣,都會區的空氣污染仍會對心血管帶來不良效應。

該團隊成員、義大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陳思穎指出,這是國際上少數針對年輕族羣做的空污研究,即便是健康的年輕人,都會帶來心血管的不良影響,更何況對於中老年人、慢性病族羣,應該要提高警覺。

蘇大成也向政府喊話,不應忽略「礦坑裡的金絲雀」早期警訊,希望透過嚴格要求全國工廠排放污染,以及汽機車排放污染管制,讓年輕人能夠呼吸新鮮的空氣,以促進心臟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