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史上最大剪卡海嘯 國泰世華hold不hold得住?

國泰世華好市多聯名卡即將換髮成CUBE卡。(中時資料照)

即便市場已經言之鑿鑿,但國泰世華銀行今天總算鬆口,遺憾未能延續與好市多的聯名卡合約,緊接而來的是270萬流通卡必須換卡,這臺灣信用卡史上,史無前例的最大規模換卡潮,直接影響國泰世華在髮卡業務的排名,龍頭不保是確定的,但會掉到哪裡,這龐大剪卡海嘯到底hold不hold得住,國泰世華顯然是「挫咧淡」。

先前有種說法,是「客戶都被國泰世華洗得差不多了,所以沒續約也不怕」,這充其量是安慰自己罷了,聽聽就好。因爲好市多卡的「目的性」極強,持卡人就是要辦這張卡在好市多刷,所以卡一停發、緣分就斷了,變心的卡友哪可能留得住。

有個數據很有趣,10年前中國信託痛失好市多髮卡權時,是90萬張卡,但這對當年的中信銀來說,已經是不可承受之重,道理很簡單,沒有一張卡像好市多卡,有難以撼動的顧客忠誠度,這就更不用講明着的髮卡量、簽帳金額,足以動搖「行」本。

國泰世華10年前拿到了好市多聯名卡,靠着龐大的金控後援,讓好市多聯名卡翻倍再翻倍,成爲270萬張規模的「巨無霸卡」,風光的另一面是風險,但如果以國泰世華8月底總流通卡數785萬張來看,好市多卡佔超過3成,這一不續約,真的是要命了。

好市多並不是毫無貢獻,國泰世華有了好市多卡龐大卡量基礎後,奠定了可以搬倒信用卡龍頭中國信託的能耐,也有機會開發更多客羣。但比較遺憾的是,這幾年開發的聯名團體有限,長榮、亞洲萬里通、蝦皮等聯名卡,都沒有好市多那樣的強度。

當然,國泰世華也不是到今天,才意識到失去好市多會有多痛,這絕對是1年前就在防範未然的,不然不會在1年前開始整理各類銀行卡,把它併成了一張CUBE卡,但這也就是穩住基本盤,要說能靠200萬張CUBE卡化解剪卡潮,終究是天方夜譚。

國泰世華這次選擇全面將好市多卡換成CUBE卡,未必是好招,因爲可能與既有CUBE卡友高度重疊,形同廢卡,但其實沒得選。根據經驗,中國信託當年痛失好市多髮卡權時,是將卡片換成美國運通卡,在當年好市多還收美國運通卡時,都難以留住這些卡友,統統跑到國泰世華,更何況是張不能在好市多刷的CUBE卡呢?

一夕間少了3成卡量,對任何銀行都是痛到不行,爲了面子,國泰世華不得不採取「無差別換卡」的作法,針對所有好市多卡換髮新卡,這在近年相當罕見。想當然耳是 避免卡量一夕崩盤,但這些多發的卡,能留住的卡友很有限,比方說已有CUBE卡,再拿到張好市多換髮的CUBE卡,到最後還是剪卡,大家心知肚明。

面對這史無前例的剪卡海嘯,先不論挺不挺得住,或許國泰世華可以想想,除了擴大聯名團體開發,要不要有不同的策略?整合出CUBE卡當然是其一,但光靠一張CUBE卡絕對不可能重返榮耀,比方說,與遠東的SOGO卡之爭,是不是也能夠在這時候放軟姿態,不再堅守舊約,談個雙方合意的條件,培養另張重量級大卡。

至於即將接手的臺北富邦,倒也不用開心得太早,吃了好市多這大補丸,或許卡量及簽帳金額都會明顯攀升,但若有那麼一天,也許10年之後,跟中信、國泰世華一樣,都要走到不續約的這天,還能留下多少卡友,恐怕考驗從此時此刻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