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該自證如何保臺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黨主席補選,「不出所料」由賴清德當選無疑。對賴而言,或許可稱得上是4年前突襲參選總統未遂後,遲了4年纔來的正義。然而對全民而言,這場選舉絕非象徵民進黨內造改革路線的更弦易轍,以迴應去年底地方選舉大敗成因的檢討反省,而是不折不扣爲了應付緊接而來的2024總統選舉的執政保衛戰所進行的權力結構調整,以反映新的黨內權力分佈。

賴清德之心路人皆知。沒有人會懷疑賴清德問鼎來年總統的決心,尤其賴選在參選黨主席之際,無端開始倡議「和平保臺」已露端倪,似乎有意與蔡英文任內形塑的「抗中保臺」核心做出市場區隔。但賴隨即補充表示抗中保臺也好,和平保臺也罷,目的都是爲了保臺的說法,等同自我承認是換湯不換藥,只是應時變通的調整政治詞彙。

蔡、賴再三強調的「保臺」,其癥結在於其執政期間所執行的是否爲最有利臺灣的保臺策略?以及是否又是由民進黨獨家壟斷保臺的解釋權,不容其他黨派主張或補充?否則蔡、賴兩人的保臺說法同樣選擇刻意忽略了中華民國的存在,不啻是隱含着要求人民把臺灣與中華民國的優位順序,做出有利綠營意識形態的政治正確選擇。

再者,賴此時高喊和平保臺的動機,與其過去自承是務實臺獨工作者說法衝突不小,就兩岸關係的現實而言,臺獨與和平無法相容,只會是以負和的因果互斥性的展現。尤其當賴清德的「疑美論」一出,一種明擁美保臺、暗護獨的偷渡概念思路呼之欲出,着實令人擔憂「和平保臺」又將成爲選舉口號。

賴在「疑美論」中帶着一種要人民不能懷疑美國不會護臺的思維頗爲反智與缺乏理性,須知世上焉有犬狗自戴項圈之理?一是美國至今未以白紙黑字訂約協防與最大限度地拿出實際行動防衛臺灣,二是美國在烏克蘭戰事蔓延1年中未曾派兵抗俄援烏的事實歷歷在目,賴卻要求盡信美國的說法實難取信於民。但可以確定的是,從賴拋出「和平保臺」的用心,就可知2024戰鼓已然敲響,賴又將重拾再熟悉不過的仇中大於一切的選戰王牌應對總統大選。

當黨主席後的賴總算有揮灑空間,擺脫深宮怨夫有苦難言的窘境。綠營內部諸侯在蔡下臺後,也勢必另尊新主以求延續政治生命與爭搶政治資源,哪怕是既得利益者也得識相主動示好。

毫無疑問,在賴主席時代可預見的將來,綠營貫徹「一分保臺、二分應付、七分發展」的721方針,一切以延續執政獨佔既得利益的目標不會改變。在野若再不能團結共推最有勝選可能的總統人選,臺灣將正式進入一黨獨大長期執政的民主永夜期。(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