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以數位轉型和淨零爲動力 發展智慧永續的新臺灣

副總統賴清德(見圖)6日出席「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東方領袖講座』」,在專題講座時表示臺灣並不缺電,而缺的是綠電,要發展與附近地區國家的貿易協定,讓臺灣的經濟成爲日不落國家。(郭吉銓攝)

賴清德副總統今出席「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東方領袖講座』」,以「打造國家希望工程 再創臺灣經濟奇蹟」爲題演講。他指出,將以數位轉型和淨零轉型爲動力的「雙軸路線」,投資創新、投資人才,以發展智慧永續的新臺灣,讓臺灣再創「包容成長」、「綠色成長」的新經濟奇蹟。

賴清德指出,臺灣沒有什麼天然資源,理論上發展是會受到限制,但有企業家的創意、努力及不怕苦的精神,幾十年來也獲得很好的成就。他肯定早期的企業家,語言不通,拿着手提箱跑遍全世界,成就第一波的經濟奇蹟,使臺灣的經濟實力受到國際肯定。

他提到,這幾年來,公私共同努力有一些成績,例如,「5+2產業創新計劃」使「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由2018年5.4%成長爲2021年的17.8%。他擔任行政院長時,也提了幾項方案,包括「臺商回臺三大方案」、「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等,希望讓臺灣的企業持續蓬勃發展。於2019年啓動的「臺商回臺三大方案」,至2023年2月爲止,總投資達2兆零5億元,已經創造至少14.5萬人次的就業機會。

賴清德表示,面臨「五缺」,包括水、電、地、人才等問題,他在擔任行政院長時提出解決對策。用地用水部分,自2018年起,政府陸續釋出1743公頃的土地,並開發320公頃產業園區用地;也在這5年內,增加每日175萬噸水源。在育才、攬才方面,則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也在2019年起推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

至於用電部分,他指出,2016年5月蔡總統剛上任時,備載容量率只有1.64%。馬英九總統8年覈定1座電廠、3部機組,合計268萬瓩;蔡英文總統執政7年則覈定6座電廠、18部機組,合計約1701萬瓩,成長將近7倍。其中天然氣廠7部大型關鍵機組,在他行政院長任內核定。2016至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共增加111億度電,確保電力及綠電的供應。

他說,去年綠電的發電量已超過核電。預估2030年時,用電量會增加802萬瓩,但同時,大型機組容量淨增加會達910萬瓩。過去不缺電,未來供電會更穩定,也要持續往綠電的方向走。

賴清德指出,蔡總統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佈,2050年淨零轉型是臺灣的目標。行政院去年3月提出淨零碳排路徑,其中12項關鍵戰略,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等等,未來將持續強化推動。過去7年不僅增加供電,空污也減少61%。

他說,因爲大家共同努力,臺灣競爭力是世界第六。失業率創22年來最低紀錄,2022年失業率是3.67%。2020至2021年疫情期間,平均經濟成長是四小龍之首。

他認爲,世界不改變,臺灣就沒機會。臺灣有的是創新、彈性、客製化能力。現在世界在變,臺灣當然要跟進。希望爲臺灣打造國家希望工程,再創臺灣經濟奇蹟。

他提到,過去第一波的經濟奇蹟,是「生產要素驅動」,未來要轉型爲「創新驅動」的模式,且追求「包容成長」及「綠色成長」,因爲公平的社會,纔會誕生良好的競爭,也有足夠的動能;另外,化氣候危機爲成長的新動能,以符合淨零路線。

他表示,要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爲基礎,包括「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臺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等六大產業,支持更多隱形冠軍成爲「護國羣山」。並打造臺灣爲「智慧科技島」,促進「產業AI化」及「AI產業化」。透過人才、資金、法規、市場等面向來協助新創,打造「新創雨林生態系」。

他說,未來將以數位轉型和淨零轉型爲動力的「雙軸路線」,投資創新、投資人才,以發展智慧永續的新臺灣,讓臺灣再創「包容成長」、「綠色成長」的新經濟奇蹟。

他強調,要拚經濟,政府一定要全力協助企業家,併成爲夥伴關係,大家團結一致,相信臺灣經濟一定會越來越好。